科考意义
祁连山是泛第三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复杂耦合的典型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构成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同时也是黑河、石羊河和疏勒河等6大内陆河和黄河支流大通河的重要水源地,它涵养的水源是甘肃、内蒙古、青海部分地区500多万人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本次科学考察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以第二次青藏科考总体规划设定的第IV大区—祁连山关键区为研究对象,开展综合性的初步科学考察,为摸清“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趋势,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的祁连山生态水文过程,评估不同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能力,提出适应气候变化的祁连山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善治的调控对策等任务提供前期工作基础,为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优化配置提供完整可靠的科学依据和对策支撑,服务于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推进“泛第三极科学研究”和“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的顺利实施。
参加单位及人员
共有40多名科研人员和媒体记者参与本次科考。
参加人员
考察时间及路线
考察时间:2018年5月4至14号
考察路线:兰州大学-武威-民勤-张掖-祁连-肃南-嘉峪关-敦煌-阿克塞-德令哈-刚查-连城站-兰州大学
线路总长:约4300公里,考察中四次穿越祁连山腹地,翻越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的高山十余座。
考察路线
图中所标记的部分重点考察点,线为考察线路
考察内容
01围绕森林动态变化尤其是林线的动态变化和野外观测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对祁连山从东到西的考察,确定林线动态变化研究的样点,并且确定新的关于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野外观测样点。
青海省祁连县牛心山
02
以祁连山北坡和河西走廊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采用野外采样分析、原位观测和遥感反演等技术手段全面开展祁连山地区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土壤水、冰川冻土调查。
甘肃省张掖市大野口
03
为开展地壳运动的常态过程和灾害性事件的监测、寒冻楔裂与岩石崩解过程定位观测、冰川面积、体积与运动速率定位观测、流域尺度水文与物质迁移过程定位观测提供基础,使后期工作能够快速确定观测点。
青海省门源县宁缠垭口
04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结合无人机、红外线相机等监测手段,掌握祁连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组分与栖息地现状,分析区域群落组成和生态系统过程,为探讨森林-草地复合生态系统共存机制,评价其稳定性与健康提供前期工作基础;明确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种,评估雪豹等珍稀濒危动植物伞护物种生存现状和受威胁的因素,为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相应保护措施做好前期调研。
草原雕
05
调查祁连山地区森林、草地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了解祁连山地区森林、草地植被基本状况;考察祁连山及周边地区气象台站,收集气象数据,气象数据用于分析气候因子对森林、草地植被生长与物候变化的影响。
甘肃省永登县土路坪
06
在研究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的基础上,使用元素分析、同位素分析、1?C年代学、光释光年代学等实验数据,结合古气候模拟、全新世古季风模拟、湖泊能量与水量平衡模拟,古降水量和古径流量定量重建,分布式水文模型等方法,探讨石羊河流域水循环在长时间尺度的演化。
甘肃省民勤县洪水河
07
重点考察中度及以上退化的天然草地,主要确定典型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草甸的植被和土壤健康阈值、不同退化阶段草地的禁休牧模式及其生态功能恢复的综合技术方案,为提出草地生态功能的监测、预测预报模式提供前期基础。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村
08
考察祁连山及河西绿洲地区主要的经济社会状况、特色(绿色)产业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考察了解甘肃张掖(黑河部分灌区)、石羊河流域水权交易的有益经验,民勤沙化土地封禁等生态补偿机制等。
甘肃省民勤县青土湖附近
09
通过普查祁连山区少数民族人口及其祁连山区人口承载率,探讨是否需要从祁连山区生态退化严重区域搬迁少数民族村镇或放牧点(冬窝子、夏窝子)。
甘肃省阿克塞县博罗转井镇
央视报道:
祁连山科考全纪录视频:
我们将持续关注祁连山关键区综合科考的进展,敬请期待!
图文来源:兰州大学
视频来源: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 丝路明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