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藏高原研究进入系统化新阶段

发布日期:2004-10-15 来源: 字体:[ ]

将在青藏高原腹地建立5个基本观测基地

    人民日报讯 在日前举行的“青藏高原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普遍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过我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青藏高原研究工作取得了巨大的飞跃。目前,随着我国青藏高原研究“国家队”———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组建并大规模开展工作,对青藏高原的研究已经进入了系统化的新阶段,量化研究、综合研究、集成研究成为新的重点研究方向。

    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第三极”,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它的强烈隆起是近几百万年以来亚洲大陆乃至全球最重大的地质历史事件之一。它的存在对其本身和毗邻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以致对全球环境变化都有深刻的影响。

    2003年,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正式成立为国际化青藏高原研究联合舰队的形成创造了良好条件,大大促进了跨学科交叉和综合集成研究。过去一年来,该所举办了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先后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德国马普学会、德国德意志研究联合会、法国科研中心、日本东京大学等国家的知名科研机构建立了伙伴合作关系,并聘请了国际知名专家担任学术副所长。

    研究所所长姚檀栋研究员表示,该所还将联合国外同类科研机构共同实施建立综合、集成、连续、长期和系统的野外监测研究平台和实验室建设计划。以地球物理与地质、高分辨率记录、地表现代过程、高原大气等方面的观测台站为基础,在青藏高原腹地建成北、南、中、东、西五个基本观测基地。这五个基地分别属于山地森林草原地带,山地灌丛草原地带,高寒草原地带,高寒荒漠地带和山地森林地带,具有典型的气候环境代表意义。通过野外研究监测和室内分析,科学数据提取,揭示该区域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将有利于实现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更将有利于国家西部大开发工程的深入实施。

  (安宝晟)
        《人民日报》 (2004年10月14日 第十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