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申请人应恪守学术道德,热爱青藏高原科学研究事业,学风正派,诚实守信;
(2)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具有至少一期博士后工作经历;
(3)身体健康,能够适应青藏高原野外工作;
(4)具有相关领域方向研究经历;
(5)熟悉国内外相关科研领域的现状和进展;
(6)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成果者优先;
(7)具有良好的英文写作和交流能力,有国际合作经历者优先。
研究所实行聘用回避制度,不受理与我所在编职工具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者的应聘申请。
二、岗位职责与申请条件
岗位1:青藏高原构造地质学研究。主要从事青藏高原构造地质学相关研究,推动对高原碰撞、隆升过程及其机制的认识。
1. 具有地质学或其他相关学科专业背景;
2. 具有构造地质学相关工作经历者优先。
岗位2: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与决策支持研究。依托青藏高原大数据平台和数据产品,发展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开展多目标优化算法以及决策支持研究,服务地方可持续发展。
1. 具有环境科学或相关交叉学科等专业背景。
岗位3:地下水-地表水模拟研究。面向青藏高原区域气候系统模式的发展,探索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过程和水储量变化,构建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方案,显著提高青藏高原流域水循环研究水平。
1. 具有大气科学或相关交叉学科等专业背景;
2. 从事过地下水-地表水模型发展研究工作者优先。
岗位4:湖泊演化与释光年代学研究。承担以青藏高原湖泊演化研究,考古遗址地层、湖泊岩芯和黄土剖面的释光年代学研究,为考古遗址堆积与湖泊岩芯等自然沉积物提供准确的年代标尺,推动对青藏高原早期人类活动历史及其生存环境背景的认识。承担释光年代学实验室的筹建、日常运行和维护工作。
1. 具有自然地理学或水文学背景;
2. 具有释光年代学研究工作背景者优先。
岗位5:气候变化与湖泊碳循环。承担青藏高原湖泊、湿地沉积物碳循环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工作,研究湖泊碳循环,揭示温度变化对湖泊碳汇功能的动态影响机制,推动高原湖泊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调控机制研究。
1. 具有自然地理学或水文学或有机地球化学背景。
岗位6:青藏高原冻融湖水-生态系统耦合与演替研究。承担青藏高原冻融湖生态系统演替与气候变化反馈研究任务,重点开展冻融湖演替过程中有机碳储量的变化机制以及有机碳“陆-水”迁移过程,推动冻融湖演替过程中温室气体通量对气候变化贡献的认识。
1. 具有生态学或自然地理学背景;
2. 具备良好的科研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管理能力。
岗位7:高寒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聚焦青藏高原特殊生境微生物系统演化、适应机制、地球生物化学作用以及生态效应等关键科学问题,领导高水平团队,开展具有国际竞争性的前沿研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1. 具有环境微生物学或地质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组学、生态遗传学、微生物生态学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
2. 具有三年以上海外留学、工作经历者优先。
岗位8:高寒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信息学方向)。利用青藏高原各种生境环境宏基因组、宏转录组、宏蛋白质组学等数据,开展生物信息学研究,揭示微生物的潜在生理生态功能及环境适应机制,构建青藏高原特有的数据库和相应的算法体系,支撑数据驱动的知识发现。
1. 具有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或计算机科学等专业背景;
2. 了解微生物学、生态学或微生物组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
3. 具有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构建经历者优先。
三、应聘材料要求
1.应聘者须提供以下电子版申请材料,其中证书证件等材料请提供原件扫描件。申请邮件及附件压缩包标题务必设置为“姓名-毕业院校-学历-专业-岗位*”(例:李三-某某大学-博士研究生-自然地理学-岗位1.聘期副研究员)。
(2)至少3位相关领域专家推荐信;
(3)证明科研能力的相关材料;
(4)其他可以证明本人能力、水平的相关资料(如,学历学位证书、获奖证书等)。
2. 通过资格初审者将参加竞聘答辩。未通过者,不再另行通知,材料恕不退回。
3. 通过竞聘答辩者按照中科院人员聘用制度实施办法相关程序进行公示和聘用。
自发布招聘通知之日起,凡符合招聘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报名截止时间:招聘到合适人员为止;请提交申请表(签字版),并将所有材料制作成一个PDF文件发送需求部门的业务联系邮箱和综合人事办邮箱。研究所将结合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求,不定期更新招聘岗位,并根据报名与筛选情况组织岗位评审答辩。
四、岗位待遇
1. 经试用期考察合格后,符合进编条件者可纳入研究所在编岗位管理;
2. 工资福利待遇按照中科院和研究所相关规定,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
3. 优秀人才聘为重点实验室岗位;符合相关人才支持计划者纳入高层次人才支持序列。
五、综合人事办联系方式
联系人:阚老师、刘老师
电话:010-84249472、84249462
传真:010-84097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