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孔维栋研究员将赴南极科考 推进“三极”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发布日期:2021-11-01 来源: 字体:[ ]

  1029日上午,我所举行南极科考出征仪式暨南极科考工作交流座谈会,欢送孔维栋研究员出征第38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所长陈发虎院士向孔维栋授所旗并寄语送行,曾参加南极科考的科研人员代表赵俊猛研究员、刘红兵副研究员,所务委员聂晓伟研究员、汪亚峰研究员,高寒生态与人类适应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梁尔源研究员出席座谈会,科研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参加会议。座谈会由汪亚峰主持。 

  陈发虎在致辞中指出,“三极”研究具有重要的全球科学研究意义,三极变化会影响全球气候环境格局、水热能量的调整变化;尤其是南极冰盖变化会导致全球洋流循环的调整。2009年,姚檀栋院士牵头发起了第三极环境国际计划,在此基础上,研究所正在积极推动“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国际大科学计划启动实施。他强调,孔维栋这次随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队赴南极考察,很好地切入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主题,将进一步拓展中国极地考察与三极研究的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扩大中国科学家在极地科学研究上的话语权,是推动三极国际大科学计划的有力举措。 

  孔维栋介绍说,本次南极科考行程历时近半年,计划11月上旬从上海登船启程,预计12月中旬抵达南极,随后将分别前往长城站、中山站、罗斯海新站等中国南极科考站开展微生物采样作业,明年4月中旬返回上海。 

  他表示,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这地球三极中,南极环境最极端,青藏高原次之,北极相对较温和,三极环境与资源压力因此形成自然梯度,成为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的天然实验室。此次前往南极开展“三极微生物时空分布”项目研究,一方面,将对其2019年南极科考成果《南极红雪与绿雪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形成机制》需厘清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将研究三极土壤微生物基因、进化和功能多样性,解析其自然环境梯度形成、维持机制及三者异同与偶联演进过程。 

  站在全球视角研究青藏高原,近十年来,我所已组织数批次科学家赴南极、北极,围绕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开展科学考察研究。据了解,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队共有中科院系统5家科研机构的5名科研人员赴南极开展科学研究,除我所外,还包括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和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座谈会代表合影(左五为孔维栋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