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发虎院士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选《Science News》2019十大新闻

发布日期:2019-12-17 来源: 字体:[ ]
  12月16日,《Science News》杂志公布了2019年度十大新闻(Top 10 stories)。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院士、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张东菊副教授领衔,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夏河丹尼索瓦人(简称夏河人)研究成果入选。
  本次入选《Science News》2019十大新闻反映了夏河人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在中科院四类机构改革中,根据地球科学的研究特点,组建了四个研究中心和九个研究团队,实行研究团队攻坚模式,鼓励原创成果产出。夏河人成果已入选世界考古十大发现,再次被《Science News》评为2019年十大新闻,说明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组建的古生态与人类适应研究团队在青藏高原史前人类适应高寒缺氧环境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
  2019年,丹尼索瓦人研究取得了多项进展:丹尼索瓦洞发现的两块头骨碎片和指骨(Denisova 3)丰富了丹尼索瓦洞内丹尼索瓦人的体质形态信息;丹尼索瓦洞内的考古地层与遗存研究推动了我们对丹尼索瓦人在洞穴内的生存年代与文化内涵的了解;阿尔泰山丹尼索瓦人基因组研究揭示,丹尼索瓦人存在不同的分支,可能广泛分布于亚洲;夏河人化石的发现将史前人类在青藏高原活动的最早时间从距今4万年推至距今16万年。夏河人化石作为考古学证据,支持了此前发现于阿尔泰山丹尼索瓦洞的丹尼索瓦人曾在东亚广泛分布的推测,并为首次重建丹尼索瓦人肖像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生态与人类适应团队由陈发虎院士组建,团队聚焦人类定居青藏高原的历史过程、动力机制与生存环境变化。近年来,团队在陈发虎院士的学术指导下取得了系列成果:在人类登上高原的时间、原因方面取得原创性认识,并进一步深化;初步厘清了末次盛冰期(距今2万年)以来青藏高原水热配置格局、生态环境变化及机制,并努力揭示人类活动对高寒生态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南部早期高寒农业扩散、人群生业模式、交流扩散等研究正在取得新突破;针对高寒古生态研究中生物量低、样品量少的难题,开发分子生物学、流式细胞仪与生物分子标志物等新技术在高寒古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搭建了初具规模的古生态与人类适应研究平台。
  团队承担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团队成员围绕“人类定居青藏高原的历史过程、动力机制与生存环境变化”这一核心科学问题,在Nature、Science、PNAS等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在人类登上高原的时间、人类定居高原的原因、人类活动如何影响高寒生态环境等问题方面获得国际同行认同,保持了在这一方向上的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