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发虎院士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选2019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发布日期:2019-12-12 来源: 字体:[ ]

  近日,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选美国考古杂志《Archaeology》评选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该项研究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院士、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张东菊领衔、国内外多家科研院所共同参与,是本年度唯一的来自中国的考古发现。此外,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还入选了《Science》杂志评选的2019年十大科学突破,经过第一轮激烈投票,进入2019年十大科学突破前四名,有望冲击2019年最重大科学突破。最终名次将于12月19日揭晓,让我们拭目以待。

  通过对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发现的一枚长约12厘米人类右下颌骨化石研究发现,古人类的一支——夏河丹尼索瓦人16万年前已登上青藏高原,并成功在那里生活。2019年5月初,《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这项考古成果。

  自2010年开始,陈发虎院士带领团队多次对白石崖溶洞所在的甘加盆地进行考古调查,在该盆地内发现多处旷野型旧石器考古遗址。2018年,张东菊带队对化石出土地——白石崖溶洞进行小面积正式考古发掘,发现较厚的文化层堆积,发掘出土丰富的石制品和动物骨骼遗存,显示古人类在该遗址曾较长时间生活。

  该项成果发布后,受到国内外学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这枚人类右下颌骨化石保存有两颗完整的牙齿,牙齿较大而且原始。随后,另一支研究团队利用阿尔泰山丹尼索瓦洞内的丹尼索瓦人DNA数据为丹尼索瓦人画像,成果发表于《细胞》杂志,进一步引发了学界对丹尼索瓦人的持续关注。

  此前,学界公认,在西藏发现的尼阿底遗址是青藏高原最古老的考古遗址。在白石崖溶洞发现的这件古人类右下颌骨化石将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最早活动时间由距今4万年推早至距今16万年。此项研究表明,可能携带了适应高寒缺氧环境基因(EPAS1)的古老型智人——丹尼索瓦人,已先于现代智人来到青藏高原,且在第四纪最大冰期时成功生活在这一寒冷缺氧的高海拔区域。

  《Archaeology》杂志由美国考古研究所(Archae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 ,也译为美国考古学会)主办,是一本面向公众的双月刊考古杂志,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在全球拥有约25万读者。自2006年开始,该杂志每年12月评选出本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

  本年度评出的其他九项考古发现分别是:埃及古王国时期墓葬、墨西哥玛雅地下世界、英格兰新石器时代亨格盛宴、哈萨克斯坦关于苹果的起源、德国中世纪女抄写员、意大利黄金屋的新房间、秘鲁大型屠杀祭祀、蒙古银龙之墓、英格兰诺曼征服时代的钱币贮藏。

兰州大学张东菊副教授(右上探方内)带领团队于2018年在白石崖溶洞考古发掘

(张东菊供图)

1、科学家利用DNA数据为丹尼索瓦人画像

(图片来源:《细胞》杂志) 

2、三维模型(灰色为虚拟重建的镜像部分)

(图片来源:张东菊) 

 

3、丹尼索瓦人下颌骨

(图片来源:张东菊) 

  

4、夏河人化石                    5、动物骨骼化石

(图片来源:刘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