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 “地气相互作用与气候效应”立体综合加强观测试验第一阶段工作圆满完成

发布日期:2019-05-23 来源: 字体:[ ]

  “3、2、1,放”,北京时间5月19日19时15分,随着藏东南站最后一个探空气球准时顺利升空,标志着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地气相互作用与气候效应”立体综合加强观测试验第一阶段工作圆满完成。

  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影响天气气候的机理,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之重点专项“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及其对下游天气气候的影响”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青藏高原地-气耦合系统变化及其全球气候效应”之重点项目“泛第三极地区多圈层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影响区域能量和水分循环的机制研究” 等项目的支持下,我所“地气作用与气候变化研究团队联合国内外十余家单位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开展了历时15天的“地气相互作用与气候效应”立体综合加强观测试验。此次试验在季风和西风断面上的8个地点同步进行,分别是珠峰、藏东南(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负责)、阿里(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所负责),那曲、平凉(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负责),沱沱河(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负责),敦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负责),尼泊尔加德满都(Tribhuvan Univ.水文气象系)。立体观测试验站点涵盖了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荒漠砾石、林间草地、高寒草甸、黄土塬上、戈壁沙漠等诸多典型陆地下垫面。

野外试验情景

  根据现场情况,试验人员定于每天进行4次探空观测,获取从地面至高空30km的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重要气象要素,并通过无线电信号实时将数据传输至地面,刻画出大气的垂直廓线信息。同时各个台站在地面进行大气边界层塔站、大气湍流、辐射平衡、土壤温湿度和微波辐射计等的综合观测。

珠峰站5月18日探空数据

  为获得这些立体综合观测试验数据,近50位野外观测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首先是要克服高原反应。本次探空气球释放地大半数地处雪域高原高海拔地区,面临极高、极寒、极干、极变的极地挑战;其次是深夜观测。由于每天的探空观测有2个时次定在北京时间凌晨1点和清晨6点左右开始施放探空气球,每次探空试验结束时间基本都是深夜或凌晨,尽管人困马乏,全体观测人员各司其职,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协同作战,为试验数据的圆满获取而辛勤付出,圆满完成了各项观测任务。

  据悉,此次“地气相互作用与气候效应”立体综合加强观测试验的第二、三阶段将于本年度7月下旬(季风中)和10月中旬开展。获取的这些立体综合观测数据可用于研究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大气及边界层的变化、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研究、验证卫星资料的准确性、检验青藏高原大气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报结果,还可为青藏高原大气数值预报模式的改进提供强有力的基本观测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