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二启动会在京召开

发布日期:2018-10-31 来源: 字体:[ ]

  2018年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项目二“生态屏障动态监测与区域绿色发展方案”(项目编号:XDA20020000)启动会在青藏高原研究所912会议室召开。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郑度院士、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多吉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李俊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秀彬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国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刘文江研究员担任专家对项目及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实施方案、成果产出、时间节点等汇报内容进行评议。会议由项目负责人朱立平研究员主持,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资源环境处孙永溪高级工程师、专项办公室王伟财副研究员受邀出席会议,项目二各课题、子课题负责人及项目骨干共计7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科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二启动会合影

  项目首席科学家朱立平研究员在简短的致辞后进行项目汇报,他首先简短介绍了项目在专项中的作用与设计思路、项目总体目标与研究内容、实施方案,接着汇报立项以来的项目推进工作、项目主要考核指标落实情况,特别强调了以论文、数据集和咨询报告为主的成果表达方式,以及具体的时间节点与管理措施等。

项目负责人朱立平研究员进行工作汇报

  项目汇报结束后,朱立平研究员、严中伟研究员、樊杰研究员、王小丹研究员分别代表课题一“环境变化野外观测体系建设与数据集成”、课题二“中亚大湖区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影响与应对方案”、课题三“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研究和科学方案”、课题四“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优化与生态资产价值提升”进行了详细的课题工作汇报,包括介绍课题研究目标及在项目总目标中的作用,阐明每项分解后的子课题或任务在实现课题目标中的作用,明确具体分解的可独立考核的任务、每个任务的技术路线或工作方案、具体承担人员,列出成果的产出形式,如文章、报告、数据等,并重点介绍课题开展工作以来的亮点成果和增量态势。在数据方面,包括完成的高寒网野外站观测数据汇聚情况、完成部分地区均一化气温序列集;发表论文包括封闭湖泊面积-库容数量关系及其在水量变化估算中的应用、热浪所致生产力损失的世界格局及预估;咨询报告及评估包括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咨询建议、深化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工程效应的评估质量,以及获得一项软件著作权与专利,即野外站观测设备运行监控和数据自动传输与可视化分析。

  项目和课题汇报结束后,专家们在对项目及课题工作汇报给予肯定评价的同时指出了具体指导意见。郑度院士指出,青藏高原及一带一路沿线的科学研究工作应与区域基础建设紧密联系,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及时的咨询,例如野外观测数据及研究成果服务于地方极端天气预警等。此外,在开展国家公园(群)建设研究方面,考虑到现有的保护站缺乏基础观测数据,要结合具备数据观测的野外观测站点进行分区的基础调研和开发。多吉院士肯定了高海拔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成效,特别提出要思考在观测站布局和观测内容等方面尚未关注到的问题,例如目前可能由冰崩导致的雅江堵塞对下游造成的安全影响,在这方面能否与地方发展联系的更紧密一些,根据观测数据对极端天气事件做出更快的响应和预警。在国家公园(群)建设方面,可从山水景观、动物保护和人文内涵等不同维度挖掘产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李秀彬研究员、刘文江研究员、李俊生研究员、刘国华研究员分别就观测规范中的量化内容、数据质量和数据处理以及数据汇交、数据产品及其在生态评估中的作用、生态工程的有序推进和客观评价等提出了富有价值的建议和具体方案。

 

会议专家组成员及会议现场

郑度院士发言

多吉院士发言

  专家发言结束后,项目与各课题根据专家组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进行讨论,对可能进行调整的地方进行充分的交流。之后,各课题召集子课题研究骨干进行分组讨论,明确下一步的工作任务,对照每一条任务的完成目标,细化到具体的负责人和时间节点,并汇总至项目以推进项目研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