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第二次青藏科考亚洲水塔最新进展

发布日期:2019-01-25 来源: 字体:[ ]

  2017年8月正式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关系约20亿人口的“亚洲水塔”有何变化?2018年9月,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发布了亚洲水塔区开展的冰川、积雪、冻土、湖泊、河流变化和大气环境等最新科学考察成果,发现气候变暖变湿,正在引起“亚洲水塔”的加速液化,并伴生新灾巨灾频发。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指出,2018年10月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连续两次发生冰崩垮塌、形成堰塞湖、导致冰崩堵江事件,加快了第二次青藏科考队研究亚洲水塔的水“从何而来”、如何“补水”的研究步伐,其首要问题是把西风和季风的水汽传输过程研究清楚。

  作为2019年首个重要科考项目,在第二次青藏科考和中科院丝路环境专项的共同支持下,1月2日开始,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空天信息研究院的40多名科考队员组成的藏东南水汽传输科考队,在藏东南鲁朗展开了大气水汽传输观测实验。鲁朗地处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位于印度季风传输水汽进入青藏高原的关键区。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科考队使用新技术“浮空艇”,搭载科学观测仪器,以“极目”的视角研究亚洲水塔的水汽来源。

  经过15个通宵作业,6次升空观测,科考队最终实现了“浮空艇”垂直上升到海拔6204米高空的各项科学观测,获得了重要的填补空白的水汽稳定同位素观测数据。同时,此次成功观测为“亚洲水塔”地区水汽传输三维观测体系的建立推进了坚实的一步。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除了在鲁朗地区进行高空水汽观测外,还通过大峡谷沿线设立的10个地震观测台站,展开持续的地震观测和研究。1970年以来,这片区域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约600次,中国有历史记录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1950年8.6级察隅地震即发生在这一地区。2017年11月18日大峡谷所在的米林县发生了 6.9级地震,以及2018年10月17日和29日在震中附近的加拉白垒峰下的色东普沟出现两次冰崩堵江事件,在地震波形上都清晰地记录了地下断层和地表碎屑物开始滑动的具体时刻、持续时间和滑动方向等特征。在这里建立地震观测台网,有助于对该沟的冰崩灾害链进行监测和预警。

  相关进展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

科考队合影

[video:第二次青藏科考亚洲水塔最新进展]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