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SD:基于改进MOD16-STM模型生成的青藏高原高分辨率蒸散发数据集(1982–2018)

发布日期:2024-02-23 来源: 字体:[ ]

青藏高原植被类型以高寒草甸为主,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是其主要水文气象特征。蒸散发在该地区的水量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前研究表明,浅层土壤水反映了青藏高原地气之间水热交换的特征,活动层从根本上影响水文过程,并影响大气与深层土壤之间水热的直接交换。研究人员使用模型评估的青藏高原蒸散发数值,在估计值的大小和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因为驱动蒸散发模型的参数需要大量实测数据,使得我们对青藏高原蒸散发的时空动态和调控机制了解不足,限制了评估蒸散发的能力。

针对这个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气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利用青藏高原地面站点和涡动相关观测资料,以及浅层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质地数据,改进了MOD16-STM蒸散发模型。结合最新的土壤属性、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研究团队生成了一套为期37年(1982–2018年)的月尺度蒸散发及其组份数据集,并通过了9个通量塔的独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数据集较先前研究成果表现出更可靠的性能。整个青藏高原的年均蒸散发约为346.5±13.2 mm yr1,0.93(±0.037)×103 Gt yr1。青藏高原上蒸散发的主要贡献者是土壤蒸发,占比超过84%。过去37年,整个青藏高原的平均年蒸散发增长趋势约为0.96 mm yr1,这种上升趋归因于青藏高原的气候暖湿化。该数据集对于青藏高原的水资源管理、干旱监测、生态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价值。

上述研究成果以“Long-term monthly 0.05° terrestrial evapotranspiration dataset (1982–2018) for the Tibetan Plateau”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我所袁令博士为第一作者,马耀明研究员和陈学龙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韩存博、王宾宾、马伟强研究员为共同作者。相关数据已在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https://doi.org/10.11888/Terre.tpdc.271913)和科学数据银行(https://doi.org/10.11922/sciencedb.00020)公开发布。该研究得到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103、2019QZKK010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30610、91837208、41975009)共同资助。

数据链接:https://data.tpdc.ac.cn/en/disallow/e253621a-6334-4ad1-b2b9-e1ce2aa9688f

https://www.scidb.cn/en/detail?dataSetId=828236436321861632

    文章链接:https://essd.copernicus.org/articles/16/775/2024/

图1 青藏高原年均(a)蒸散发(ET)、(b)土壤蒸发(Es)、(c)冠层蒸腾(Ec)和(d)截留蒸发(Ew)趋势空间格局(1982–2018)。地图上的实点表示统计学上的显著趋势(p<0.05)。

图2 (a)青藏高原18个ET数据集的年平均值数理统计。x轴是ET数据集的覆盖时间段,y轴是多年平均值;(b)条形图表示青藏高原集合ET的平均态和波动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