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青藏高原地区的强降雪过程,会极大影响当地的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深入研究其形成和发展机理,对提高预报准确率、减少强降雪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对于引起高原强降雪的气象因子的强度仍缺乏系统性认识。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地气过程与气候效应团队马耀明研究员等,采用物理量定量诊断与WRF模拟(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一次大尺度强降雪过程的环流背景、水汽条件、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
研究发现,区域性强降雪过程发生在有利的大尺度环境背景下,其中巴尔喀什湖冷涡、青藏高原南支槽和高原北部的横切变线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层水汽辐合强度高达-8.3×10-7 g s-1 hPa-1 cm-2,整层水汽辐合强度高达-4.5×10-4 g s-1 cm-2,强烈的低层大气辐合和高层大气辐散(±3×10-4 s-1)的配置,低层正涡度强度达4.8×10-4 s-1,上升运动强度达-4 Pa s-1,这些都为降雪过程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提供了有利的动力、热动力和水汽条件。而喜马拉雅山脉强地形性抬升运动、越山气流下山发生风速辐合和充沛的水汽供应,克服了对流稳定性大气层结的不利影响,为青藏高原南部极端降雪过程的发生提供了触发机制。
研究成果以“Diagnostic analysis of a regional heavy snowfall event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using NCEP reanalysis data and WRF”为题,近期在线发表于《Climate Dynamics》,不仅加深了关于青藏高原强降雪过程发展和演变机制的理解,并为准确预报青藏高原地区短期强降雪和发展可持续畜牧业提供了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达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目的。
该研究获得中科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XDA20060101)、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项(2019QZKK010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837208、41830650、91737205)等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00382-020-05598-4
强降雪过程的天气形势和有利的气象要素配置图
注:棕色实线为槽线(Trough),红色实线为等温线,黑色双虚线为风切变线(Shear line),蓝色虚线为等比湿线,红色箭头为高空急流(Upper Jet),玫红色箭头为低空急流(Lower Jet),蓝色箭头为水汽输送通道(Water vapor channel),绿色线条区为雪带(Snow belt)位置,黑色箭头为高空急流出口区的次级环流,黄色虚线为青藏高原边界。
(地气过程与气候效应团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