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消失的古红河

发布日期:2020-07-15 来源: 字体:[ ]

  11月3日,2019中国地理学大会分会场“青藏高原隆升与风化剥蚀、环境变化与地貌发育”研讨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颜茂都研究员作了题为:早新生代古红河演化的报告,探寻消失的古红河。

   
  颜茂都研究员报告现场
  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和青藏高原隆升控制和影响着亚洲水塔-青藏高原上的水系演化,影响着全世界数十亿人口的生活。
  目前,高原上发育的大量水系(如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等)被认为是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与地貌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其之前,是否存在一个连结青藏高原与南海的古红河水系?有的话,它又是何时演化至现今的格局,自晚渐新世或中中新世开始,还是其他时间?演化过程中的主控机制是什么?这些等都还存在很大争议。
   
  青藏高原和周边地区的水系系统。★为本次研究点位置。
  一些观点认为,古红河的消失和现代红河的出现发生在渐新世或中中新世。2015年,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新生代环境团队深入位于云南省的思茅盆地,红河断裂南侧最大新生代盆地,对其早新生代地层开展了沉积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并结合沉积物潜在物源区已有的地质证据,试图揭示区域古水系在早新生代的演化历史。
   
  地质图与野外剖面查证
  团队发现,思茅盆地古新世-晚始新世地层和晚始新世-渐新世地层的碎屑锆石年龄谱峰值区间特征明显不同,前者具有多峰值特征,与高原东部的可可西里、松潘-甘孜、北羌塘、义敦和扬子西部等地区的碎屑锆石年龄谱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与现代长江上金沙江和下金沙江段的流域较为一致;而后者为一主要单峰特征,与盆地西侧的临沧花岗岩发生时间一致。
   
  剖面中的砂岩
  结合区域沉积相和构造等证据,团队揭示至少在古新世至晚始新世期间,藏东南地区存在一个连接青藏高原与南海的古红河水系,范围包括了现代红河流域及北至松潘-甘孜和扬子西部等地区。
   
  团队在小景谷野外露头剖面合影
   
  小景谷野外露头剖面下方水库掠影
  至约3500万年前,响应印度-欧亚板块持续碰撞,哀牢山-红河断裂开始左行走滑,兰坪-思茅地块围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发生顺时针旋转和东南向逃逸,隔断并失去了古红河北部的大部分流域,现代红河格局基本形成。
  该项研究对认识青藏高原和印度-欧亚板块碰撞隆升变形机制,和云南地区构造和地貌对其的远程响应及东亚水系的重新调整等,提供了新的依据和认识。
  文章链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2821X1730403X

  撰文:颜茂都、刘晓倩
  供图:颜茂都、沈耕堂
  编辑:刘晓倩
  排版:李   亮
  审核:安宝晟、王光鹏、张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