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获悉,跨大陆交流与丝路文明联盟(ATES)首届丝路文明国际大讲坛,7月16日下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北京举办,讲坛主会场设在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秘书处执行主任曹京华教授,国际地理联合会(IGU)主席、南非皇家科学院院士Michael Meadows教授,ATES主席、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长陈发虎院士,以及来自美国、英国、伊朗、南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共400余位中外学者参会。
曹京华表示,作为“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框架下重要成员,跨大陆交流与丝路文明联盟在陈发虎院士的领导下,在探索欧亚文明交流与传播的科学前沿不断发掘出令人震惊,并具有全球性意义和影响力的科学发现。同时,跨大陆交流与丝路文明联盟也在传播“和谐、多元、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等价值观上做出突出贡献。
他说,最新启动的“ATES丝路文明国际大讲坛”是ATES展开的又一个精彩篇章,期待可以给世界带来更多的知识力量,并在ANSO的强力支持下不断为欧亚文明交流做出贡献,并与公众分享专业知识以造福全球。
Michael Meadows教授发表致辞视频表示,今年是IGU成立100周年,ATES自成立以来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国际合作,这同时也是IGU的核心使命。古代丝绸之路是全球化最早的象征之一。现在,它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形式延续至今。这条路线不仅促进了文化和思想的交流,还传播了科学知识。
他强调,人类迫切需要从历史中、从文明交流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这也是全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与挑战。“无数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我们团结合作,互学互鉴、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是人类走向繁荣的唯一方式,而‘ATES丝路文明国际大讲坛’本身就完美的符合了这一点,愿ATES继续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陈发虎表示,ATES是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发起,联合其他研究丝路文明与环境变化的中外国际一流科学家共同成立的科学研究联盟。近年来,经过不懈的努力,ATES正在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本次“ATES丝路文明国际大讲坛”的启动,将进一步加强联盟与相关领域国际一流科学家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促成多边国际合作,全面提升ATES联盟在丝路文明与环境变化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为丝绸之路沿线可持续发展提供历史借鉴,科技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美国乔治城大学副教授Dagomar Degroot作首场报告,他以非洲、亚洲、欧洲以及北美洲6世纪的古小冰期和13-19世纪的小冰期气候变化为例,探讨人类社会对于气候变化的复杂响应过程;提出环境、气候等自然变化对过去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多元化的,面对温和的气候变化,人类社会通过自身的改变,比如增强贸易网络和流动能力等,可以显著提升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和应对能力。他呼吁社会警惕人类活动引发的全球持续增温或将对人类社会产生严重威胁,倡导人们考虑从过去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策略中寻找应对全球变暖的新途径。
据介绍,“ATES丝路文明国际大讲坛”专注于举办高水平、国际化的系列品牌学术报告,每3个月举办1期,每期将邀请1位在气候环境变化、环境考古、考古学、历史学等相关学术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讲授报告并互动交流。
跨大陆交流与丝路文明联盟是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发起,联合亚洲、欧洲、美洲等地区开展丝绸之路沿线气候环境变化、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历史地理、环境考古、技术考古等研究的多家科研院校专家学者组成的科学研究联盟,旨在理解旧石器文化和人类扩散、新石器文明与农业传播、路网与城镇变迁、丝路科学技术交流以及环境变化与丝路文明演进等重大科学问题,相应设立五个工作组,分别负责协调相关专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形成具有实质性合作的国际科学研究联盟。
目前,跨大陆交流与丝路文明联盟已被“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认定为其国际合作网络下的专题联盟,并已成立西亚中心,支撑联盟相关工作。跨大陆交流与丝路文明联盟主要有三大目标:一是打造以中国科学家主导的集科学研究、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等功能为一体的、有实质性合作的、非盈利的国际交流平台;二是联合国际顶级科学家,建成在丝路研究领域有话语权、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三是建成针对“一带一路”建设、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疫情应对等领域的战略咨询智库。(完)
责任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