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研究长江源区1.3万年来气候变化 中科院指目前呈暖湿化趋势

发布日期:2021-06-09 来源:中新社 字体:[ ]

  中新网北京6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8日发布消息说,该所湖泊与环境变化团队朱立平研究员等利用青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山区赤布张错湖泊岩芯沉积物的多指标数据,最新完成重建长江源区过去近1.3万年古气候变化记录。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源区域经历了从冷干到暖湿再到凉干的过程,目前呈现暖湿化趋势。

  青藏高原过去气候变化领域这项重要科研进展,将助力评估长江源区水资源变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并为三江源区生态环境评估及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其成果论文近期已在国际知名地学期刊《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发表。

赤布张错主湖区,最深116米。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图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朱立平研究员表示,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第三极是目前全球变暖最强烈的地区,也是未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敏感的地区之一。西风与印度季风则是控制青藏高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位于两大环流过渡区域的环境变化对环流具有十分敏感的响应。

  长江源区处于现代南亚季风北缘,是受西风与季风协同影响的过渡地带和内外流区的分界地带,也是第二次青藏科考江湖源的核心区。各拉丹东冰川、多尔索洞错-赤布张错、沱沱河、扎加藏布等重要水资源载体在这里聚集。目前,该区域尚缺乏覆盖万年以上的连续环境变化记录。

在赤布张错湖上远望各拉丹东峰。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图

  基于此,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科研团队对取自赤布张错的湖泊岩芯进行粒度、元素、碳酸盐等多指标分析,评估南亚季风与中纬度西风之间过渡带自晚冰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特点以及环流效应。

  评估结果显示,长江源区晚冰期末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分为四个阶段:距今12700-10600年的晚冰期相对寒冷;距今10600-6600年的早全新世比较暖湿;距今6600-1900年的中晚全新世温凉偏冷和干燥;最近2000年,气候出现变暖变湿的趋势,其中又以最近500年来最为显著。

科研团队在实验室切割岩芯。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图

  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博士后陈浩介绍说,长江源区过去1万多年的有效湿度整体遵循南亚季风区的变化模式,即早全新世有效湿度最大,中全新世逐渐降低,晚全新世较低(相对干燥)。

  受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控制,季风环流驱动了青藏高原中部晚冰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早全新世气候暖湿,湖泊水位升高;到中全新世,受八月太阳辐射影响,该区域蒸发增强,碳酸盐沉积增加,气候逐渐变得干燥起来,湖泊水位下降;到晚全新世,随着南亚季风明显减弱,气候变冷变干燥,但是受西风效应(如降雪)和冰川融水影响,湖泊维持在中等水位。

剖开的岩芯。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图

  科研团队指出,目前,青藏高原长江源区域气候水文条件处于温和偏湿的状态,可能接近早全新世的晚期。与其他区域记录相比,长江源区域具有与季风和西风带不完全同步演化的过渡特征。(完)

  责任编辑:李霈韵

      文章转自: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94949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