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院长指出,到目前为止青藏所的建设是成功的,发展势头是好的。青藏所的成立经过了长时间酝酿,院党组对其进行了明确定位。青藏高原的隆升必将对全球、尤其是东亚地区产生重要影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中科院有必要相对集中一部分力量开展有关工作,解决青藏高原的重要科学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探索高原形成的机理。二是高原环境变化的研究。三是高原隆升形成的极端条件下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研究、保护和利用问题。从几年的工作来看,青藏所的成立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为少数民族地区服务,包括为西藏的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西藏地方培养人才的政治任务对青藏所同样有重要的意义。
他说,青藏所成立几年来,通过全所同志们的努力,在平台建设、项目争取、队伍组建、国际合作和园区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强调说,青藏高原的研究一定要重视国际合作,希望青藏所在和美德等国的合作取得很好进展的同时,也要把日本、印度甚至尼泊尔的力量也吸引进来,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以及周边国家的资源优势,开展以我为主的国际合作,尽快把我国青藏高原研究推进到国际舞台。
关于青藏所下一步工作的拓展问题,青藏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几个研究方向,侧重为地方和国家需求服务。青藏高原的基础研究和为国民经济服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开。希望所里做好人财物等资源的规划,在进行基础研究的同时,拿出一些力量做些为西藏经济建设服务的工作。
在拓宽研究所的研究功能时,要把规模的适度、结构的优化以及水平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在人才吸引方面,希望青藏所在所涉及的领域内都有比较杰出的科学家并形成群体,在此基础上吸收国内外的力量组建队伍,尤其是吸引国际力量参加。在国际合作方面,希望青藏所每3-5年就推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际合作项目,要积极吸引国外的优秀人才来所里工作,并纳入研究所的考核和管理,院里将予以一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希望通过各种方式的合作,与国外建立起长期的、网络式的合作关系。
在青藏高原平台建设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国家的优惠政策,建立起独具特色的观测网络。在青藏高原研究方法上,要有新的突破。一是要大力发展遥感技术与应用,二是要充分利用无线网络和传感技术在数据传输的快捷作用,三是要开发一些重要的测试手段,如重磁扰动技术。大家要有勇气与我院高技术部门合作,开发新的、更有效的技术和方法。这样就可以解决在西藏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情况下,不能进行实地考察的困难。要解决好方法创新的问题,可以在引进人才时统筹考虑,也可以通过委托或集成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
在服务地方方面,满足地方建设的需求是中科院研究所的职责,但如何开展服务工作离不开三大领域和四个目标。比如,固体地球工作,青藏高原隆升的机制搞好了,成矿机理弄清楚了,自然会对地方的国民经济建设有贡献;环境和地表过程的研究也要落脚在为地方建设提供咨询、生物改良、环境规划建议等方面,当然还要帮助地方争取国家的项目资金;环境、气候以及台站建设,也要兼顾地方相关部门,如地方气象局等的合作,这些都为地方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们同时还要为地方培养留得下、用得上、靠得住的人才。
我院其它研究所在西藏也有些科研活动,如高能所、天文台,建议他们把一些成熟的技术应用到地方去,为地方做些有影响的工作,希望青藏所给他们提供支持,发挥一些分院的职能。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发挥院士的咨询作用,建议由青藏所牵头,每年组织3-5位能适应高原环境的院士,选择那些让当地干部学生有实际收获的内容开展科普论坛,例如太阳能知识与技术、人类健康科普等。总之,我们要按照“科学评价+社会贡献”的标准评价一个研究所,只有不断提出新的发展战略,一个研究所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关于西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应汇集全院的相关力量,共同做好这件事。希望能够启动西藏生物资源科考计划,提出项目,占领制高点并形成优势和主导权。有目标、有项目、有检查才会有成果。要在标本馆专门开辟青藏高原物种展示和保护区,关于生物多样性、物种保护及机理等方面的工作,建议多争取基金委的支持。
另外,西藏地方政府正在推动自然博物馆的建设,这既是科学普及的机会,也是展示我们工作的机会,我院要积极参与。我院北古所、动物所等单位前几天提交过一个关于博物馆建设的通盘计划,可建议他们参考一下,我们可以以多种方式承担其中的科研部分工作,或派出科研小组,或进行兼职,这也是为地方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了路院长的讲话精神,管理干部们深感振奋,纷纷表示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路院长的讲话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不断推进研究所的发展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