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MS:探索地球之巅气候变化的西藏珠穆朗玛特殊大气过程与环境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发布日期:2023-04-04 来源: 字体:[ ]

  近日,大气科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BAMS)2023年第3期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气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马耀明研究员(第一作者)、谢志鹏副研究员和马伟强研究员(通讯作者)等题为“QOMS: A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 Station for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on the Top of Earth”的论文。论文系统阐述了西藏珠穆朗玛特殊大气过程与环境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珠峰站)建立的科学目标、站网设计、观测要素详情以及亮点研究成果。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处于极高海拔的珠峰地区因其多样而独特的自然条件、脆弱而敏感的环境,成为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域,也是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地气系统水分和能量变化的理想场所。针对珠峰地区开展地气间能量和水分循环过程的研究,探讨该地区地-气相互作用对区域和全球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机制,不仅能够深刻理解该地区独特地域单元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对于天气和气候预测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受珠峰地区特殊的大地形和复杂的下垫面特征的影响,该地区地面观测资料颇为匮乏。 

  长期以来,珠峰地区观测资料的缺乏限制了该地区局地气候特征、地气相互作用过程以及天气系统演变规律的认识和理解。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气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经过近20年的艰辛努力,依托珠峰站逐步构建了珠峰地区复杂地表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平台,获取了宝贵的大气和环境等要素的综合观测资料,为分析该地区气候变化特征、深入认识复杂山区地气相互作用过程、改善陆面模式和气候模式模拟和遥感反演精度等提供了数据支撑。 

  珠峰站建于2005年,位于定日县扎西宗乡绒布河河谷中,距珠峰登山大本营30公里左右。建站十八余年来,珠峰站从一顶帐篷起家,逐渐成为设施完备、仪器齐全的综合观测研究站,并且于2022年成为科技部批准建设的69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之一,名称定为“西藏珠穆朗玛特殊大气过程与环境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珠峰站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平台由六个站点组成(图1),这些站点覆盖了不同类型的下垫面,如高寒戈壁荒漠、高寒草甸、高寒湿地、冰川、裸岩等,配备了大气边界层塔、自动气象站、涡动相关仪、微波辐射计、无线电探空、风廓线仪、FlowCapt风吹雪粒子监测仪、多普勒雷达、孢粉电子采样仪等仪器和设备,以开展大气物理、大气环境、植被生态等观测。团队基于综合观测平台多年观测资料,针对珠峰地区地气相互作用及其局地天气、气候效应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且在本论文中对气候变化背景下该地区近地层及土壤微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图2)、山区特殊地表特征下的陆面过程参数分析、特殊环境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所取得的亮点成果进行了系统地凝练总结,为未来更精准、更可靠的遥感反演、数值模拟、天气和气候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该项工作得到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837208, 41830650, 41905012)以及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60101)的联合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75/BAMS-D-22-0084.1

 

1 珠峰地区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平台站点分布和仪器一览 

2 珠峰地区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平台近地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