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在广西北海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13-01-04 来源:青藏高原研究所 字体:[ ]

2012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在广西北海隆重举办。本届年会的主题为“青藏高原地表圈层相互作用及其环境影响”。会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极地球系统中水体的多相态转换及其影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变化及其对东亚区域的影响与机制研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青藏高原资料匮乏区综合科学考察”、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等一批重点关注青藏高原地表过程研究的重大研究项目相结合,通过大会综合报告、专题分组讨论、项目专题年会的形式对青藏高原地表过程研究的大气环流与地—气相互作用、水体相态转化及其环境影响、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响应与适应等开展了深入的讨论。

来自中国科学院各有关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所属研究和管理机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兰州大学、西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有关高校,西藏、青海、四川等省区科研和管理单位的15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12月20日,会议开幕式在北海海滩大酒店举行。开幕式由郑度院士主持,孙鸿烈院士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并听取了有关重要学术报告。根据本届大会的主题,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院士做了题为“青藏高原的地表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的主题报告,报告从青藏高原研究的发展过程、科学研究热点与趋势、青藏高原研究对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多圈层各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目前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以及开展的一些重要科学行动等全面阐述了青藏高原的大气圈、冰冻圈、水圈、生物圈等地表各圈层领域研究的进展与需要进一步突破的方向。

在全体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王二七研究员、中国气象科学院张人禾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遥感所施建成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马耀明研究员分别进行了“龙门山及汶川地震研究新进展”、“青藏高原低涡生成频数的日变化气候特征及其成因”、“遥感水文学研究的进展与问题”、“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变化及其对东亚区域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学术报告。

12月20日下午和21日全天,大会进行了分组学术报告与讨论。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极地球系统中水体的多相态转换及其影响”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变化及其对东亚区域的影响与机制研究”研究内容为重点分别进行了年度工作总结和学术报告交流。同时,以“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和“青藏高原湖泊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为主题开展了4组专题报告与讨论。学术交流的内容分别涉及地气过程、大气环境、冰川-湖泊现代过程、古气候重建、湖泊生态系统特征要素、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与控制实验、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对策措施等方面。本次会议上,无论是从依托重大研究项目的学术交流,还是自由报名参加会议的学术报告,均明显地具有多学科、多手段、多方法的研究特点,体现了开展圈层相互作用研究对于揭示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环境变化以及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12月22日,会议组织了会后考察。与会人员参观了红树林等海岸生态景观。


郑度院士主持会议开幕式


姚檀栋院士进行大会主题报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极地球系统中水体的多相态转换及其影响”专题讨论


孙鸿烈院士在生态系统专题组参加讨论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变化及其对东亚区域的影响与机制研究”专题讨论


青藏高原湖泊生态系统课题组进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