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2019年中国地理学大会暨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1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21个亚洲国家和地区地理学会的代表,以及英国、美国、加拿大、南非,比利时、荷兰的专家学者近3000人齐聚京城,围绕“创新发展再续辉煌——中国地理学理论与实践”,分享新成果,交流新思想,探讨地理学未来发展方向,共同助力地理科学发展成为指导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科。
11月2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由中国地理学会监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主持。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致开幕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讲话。国际地理联合会前秘书长、南非科学院院士Michael Meadows,亚洲地理学会(筹)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会军,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成升魁,日本地理学会会长、日本筑波大学教授村山佑司(Yuji Murayama)分别代表国际组织、中外兄弟团体在开幕式上致辞。
出席大会开幕式的还有国务院参事、中国地理学会原理事长刘燕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徐冠华、李德仁、程国栋、刘昌明、童庆禧、郑度、王颖、陆大道、叶嘉安、姚檀栋、陶澍、郭华东、刘丛强、龚健雅、周成虎、崔鹏、邵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玉麟、李文华,以及加拿大科学院院士、院长、加拿大女王大学教授John P. Smol,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香港浸会大学教授Adrian Bailey,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前执行主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Douglas Richardson,国际区域科学学会前会长、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Andrés Rodríguez-Pose(安德烈 斯·罗德里格斯-波塞)等。
大会开幕式现场
丁仲礼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110年来中国地理学会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中国地理学会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促进学科发展、培育科研人才、推动科学传播、扩大国际合作、服务国家需求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促进我国地理学持续健康发展。今天的中国地理学会已经发展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社团。
丁仲礼院士致辞
宋军在讲话中表示,中国地理学会作为最早成立的三个学术团体之一,在推进一流科技社团建设、搭建平台服务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推动学会国际化建设、服务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网络,推动高端智库建设、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提供解决方案等方面走出了独特的发展道路。
宋军致辞
陈发虎在致辞中提到,中国地理学会引领全国地理学人以地理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为核心,不断提升中国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服务国家和社会,推动中国地理学大会成为中外学者平等对话和沟通的平台、分享知识和信息的平台、多元交流和合作的平台,服务和推动学科发展的平台、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平台,推动地理科学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陈发虎院士发表主旨演讲
大会特邀11位中外学者作大会报告。其中,陈发虎院士所做“中国地理学会建设与中国地理学发展”主旨报告,引发了地理学工作者对中国地理学未来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的思考。“未来,地球科学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地理学的方向。”陈发虎强调,要以思想先进性引领国际学术发展,以科学先进性指导地理学科发展,以技术先进性服务地理科学发展。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应该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为地理科学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誉所长姚檀栋院士围绕“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国家战略专项做了重要演讲。他指出,这次科考将聚焦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广域乃至全球影响与应对,研究过去50年来环境变化和影响并提出应对方案。通过深入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几十个国家和30多亿人口的生存与发展带来的环境挑战,进而服务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姚檀栋院士发表主旨演讲
除大会特邀报告外,本次大会还设立了61个分会场进行专题学术交流,会议交流论文1500余篇,口头报告1300多个。会议期间,新发起成立的“亚洲地理学会”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议,秦大河院士荣膺亚洲地理学会首届主席。为进一步扩大国际学术交流,中国地理学会积极推动与相关国际组织、国际期刊和国际研究项目合作,在大会设立了“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中日地理学比较研究”“发展中国家青年学者地理研究与合作”“国际健康地理空间研究”等4个国际交流分会场。
作为大会主办单位之一,青藏高原研究所组织百余名科研人员和学生参加大会。其中,方小敏研究员、颜茂都研究员、王小萍研究员、李明慧副研究员、王明达博士等17人在各分会场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