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1日至13日,为厘清全球变暖条件下青藏高原地表环境与气候极端事件对周边区域环境的影响,阐明青藏高原近代地表过程变化与区域水循环和相关灾害过程的内在联系,分析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现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提出在全球变暖条件下保持和发挥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对策和措施,香山科学会议召开以“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会议聘请孙鸿烈、郑度、姚檀栋、秦大河研究员担任执行主席,邀请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的40多位专家学者就(1)青藏高原地表条件变化与极端环境事件;(2)青藏高原冰冻圈过程对区域水循环和生态条件变化的影响;(3)青藏高原地表覆被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影响;(4)青藏高原主要生态系统碳源/碳汇功能作用评估与对策等中心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讨论,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在经过广泛交流和深入讨论后,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第一,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地表环境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气候变化不仅是大气圈的过程发生变化,而是整个气候系统发生变化。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不仅体现在温度、降水、蒸散、辐射等气候要素的变化,也在冰川、冻土、河湖、生态系统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表现。第二,青藏高原地表环境变化关系到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作用的发挥。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不仅表现在对区域本身环境条件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整个中国乃至亚洲气候环境的影响。目前研究更多的是从模式和宏观尺度上探索,对高原地表条件变化后,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对周边地区环境的影响)的作用变化程度认识不够。第三,需要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发展态势作出科学评价并提出应对策略。对于以高寒为特征的青藏高原来说,气候变暖使地表环境状况总体上向好的方向转化,但缺乏对这种变化的机制研究,缺少更多资料评价长期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
会议提炼出以下关键科学问题:(1)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地表环境产生了多种影响,怎样进一步定量刻画这些影响的表现(时间、空间、变幅)?(2)青藏高原的地表环境变化对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有何影响,特别是对中国东部乃至东亚、南亚地区的影响程度,这些影响的机制、程度与空间分异如何?(3)怎样评价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发展态势,并提出应对的综合对策和建议?
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科学问题,会议建议,首先,进一步加强冰川、冻土、湖泊、径流、生态系统等实地观测研究和资料整合与共享;第二,进一步开展地表过程相关要素变化的相互关系研究,如冰川退缩、湖泊扩张、植被生长态势是否影响区域(局地)降水或水汽构成,对地表热状态的改变程度如何?这种改变对大尺度的天气过程与气候变化产生什么影响等?第三,加强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工程实施前后,工程区与非工程区的地表环境的对比研究,发展有效的评估方法,对工程实施以及实施程度的效果做出科学评价,根据以上分析研究结果,向中央和地方政府提出咨询建议。
执行主席孙鸿烈、郑度、姚檀栋、秦大河主持会议
姚檀栋院士发言
吴国雄院士进行中心议题报告
450次香山科学会议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