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承办的“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国际研讨会”于2012年10月26日—28日在兰州成功举办。来自荷兰代尔夫特技术大学Massimo MENENTI教授,荷兰屯特大学教授Bob SU教授,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Hirohiko ISHIKAWA教授和日本鸟取大学Tetsuo KOBAYASHI教授应邀专程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还有来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气候中心和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等单位的80多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会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吕世华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马耀明研究员分别代表两个主办单位致辞并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研讨会主要围绕复杂下垫面和高海拔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季风区和内陆河流域能量水分循环三个议题展开讨论。在中国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观测试验、卫星遥感应用和陆面过程研究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王介民研究员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并做了题为“Limitations of the Eddy-Covariance Method in Flux Observations”的专题学术报告。王介民研究员结合自己50年在大气物理和陆面过程及全球变化等领域的研究生涯,回顾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开展的一系列有关大气边界层野外观测试验,尤其是“黑河实验”(HEIFE)和青藏高原能量水分循环试验(GAME-Tibet, CAMP-Tibet)取得的主要成果,他还鼓励年轻的科研人员应该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同时,放眼未来,敢于追赶世界前沿科学研究,为大气边界层研究做出努力和贡献。
此外,与会代表还就关于加强兄弟研究所和院校间更深层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合作研究,野外试验设计与实施及数据质量控制与共享等方面做了深入而且广泛的交流,并在多方面达成了共识。
此次研讨会不仅为国内外从事大气边界层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了自由的交流平台,也为各研究机构提供了新的合作契机,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和陆面过程研究的发展。我所马耀明研究员、阳坤研究员、王磊研究员、刘新副研究员、秦军副研究员、陈莹莹副研究员及相关的博士后和研究生近20人全程参加了会议,并作了六个口头报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王老师报告
会议合影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