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 年鉴
青藏高原所2016年度年鉴
2017-10-26      

  所 长:姚檀栋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3号楼 邮政编码:100101

  电 话:010-84097100,010-84097101

  传 真:010-84097079

  电子信箱:itpcas@itpcas.ac.cn

  网 址:http://www.itpcas.cas.cn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简称“青藏高原所”)是院党组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发展趋势,在知识创新工程科技布局和组织结构调整中成立的研究所之一。青藏高原所始终围绕院党组提出的“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目标,全面推动“高水平、国际化、重服务”研究所建设。

  青藏高原所于2003年成立,实行“一所三部”的特殊运行方式,三个部分别设在北京、拉萨和昆明。北京部的主要功能是科学实验基地、学术交流基地、国际交流基地和综合协调基地;拉萨部的主要功能是科学观测研究的野外基地、国际合作研究的野外基地、西藏高水平科学实验基地、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基地和西藏科学普及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昆明部的主要功能是青藏高原种质资源保存基地和极端环境下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及遗传资源研究基地。

  青藏高原所新时期的发展定位是:站在国家青藏高原研究的高度,协调组织全国青藏高原优势研究力量,推动国际青藏高原科学研究发展。以提升我国青藏高原研究原始创新能力为主线,以解决关系国家和区域长远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为着力点,发挥青藏高原所的组织引领作用。在科学研究方面,围绕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及其对亚洲和北半球气候环境影响这一核心科学问题,研究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地表过程与环境变化以及极端环境下生物的生态适应性等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做出独创性的、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新成果,为东亚、中亚、南亚地区人类生存环境服务;在支撑平台方面,建设开放的、国际一流水平的野外观测研究平台和有特色、高水平的实验室,建设国内外共享的数据平台;在协调发展方面,站在国家青藏高原研究的高度,调动国内外积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升我国青藏高原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同时,青藏高原所在原来“高水平、国际化”的基础上,增加了“重服务”目标,即重视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青藏高原所深刻领会习总书记视察我院时提出的“四个率先”重要思想,牢记院党组提出的“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新时期办院方针,引领示范“率先行动”计划四类机构改革,围绕“三重大”目标,站在青藏高原研究的世界前沿,创新发展,服务社会。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全力推动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简称“青藏卓越中心”)建设,扎实推动“一三五”规划实施,重点推动青藏高原先导专项B、泛第三极环境(P-TPE)国际计划等重大研究计划,产出了重大原创成果,服务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

  青藏高原所现有院重点实验室3个: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高寒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现有院重点野外台站5个: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阿里荒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和慕士塔格西风带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截至2016年底,青藏高原所全体在职职工为239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美籍学术副所长)、研究员41人、副研究员40人。

  青藏高原所继续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现有自然地理学、构造地质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等3个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自然地理学、构造地质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科学和生态学等4个专业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地理学和地质学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266人(其中硕士生87人、博士生117人、外籍留学博士生62人)、在站博士后51人。

  青藏卓越中心以优异成绩通过院组织的四类机构试点工作验收并正式运行。青藏卓越中心作为我院首批验收的17个四类机构之一,以优异成绩通过了验收,全面启动运行。青藏卓越中心产出了重大原创成果,共有11名青藏卓越中心科学家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2015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青藏高原所以科技大师精神引领创新人才高地建设。2016年12月,瑞典人类学与地理学会(SSAG)决定授予青藏高原所所长姚檀栋院士2017Vega金质奖章,这是该奖1881年设立以来,首次颁发给亚洲科学家。这对提升我国青藏高原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将进一步加速我国青藏高原研究人才高地建设步伐。

  青藏高原所成功启动墨脱地球景观与地球系统综合观测研究中心(简称“墨脱中心”)建设。作为构建支撑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的国家级高寒区网络观测研究关键平台之一,墨脱中心的建设将加强区域地球系统科学观测研究,填补喜马拉雅南坡区域观测空白,促进不同学科交叉融合,推动重大成果产出,对支撑西藏特色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青藏高原所组织实施了“十三五”时期相关国家项目集群。2016年度在研项目主要包括:主持国家先导专项(B类)1项:“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姚檀栋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专项经费2.5亿元;一带一路专项1项,经费4500万元;科技部全球变化研究专项1项,经费2600万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经费1000万元;国家科技基础性专项1项,经费1400万元;国家973课题10项,经费4780万元;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2项,经费4000万元;重点基金4项,经费1000万元;基金委创新群体2项,经费1200万元,杰出青年基金4项,经费1600万元,优秀青年基金4项,经费6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0余项。

  青藏高原所全面优化科技布局推动“一三五”规划实施。研究所通过优化确定“三个重大突破”和“三个重点培育方向”,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在全院 “一三五”规划交流评议中被评为优秀规划。截至目前,青藏高原所累计发表SCI论文1867篇(2016年新增290篇),总被引频次达28462次,取得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成果。

  青藏高原所联合青藏高原先导专项B的优势研究力量,推动产出了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时间与碰撞模式、高原隆升古高度、西风和季风分布三模态等三个重大创新成果。提出了青藏高原碰撞隆升时空变化的新观点,证实了青藏高原的远程辐射源效应,发现了西风季风作用链对青藏高原现代环境的决定性影响。研究成果入选汤森路透2015年地学十大科学前沿第一方阵。

  青藏高原所认真推动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为契机,启动“泛第三极(P-TPE)”国际计划,围绕区域环境问题,构建TPE区域联盟和TPE全球网络,在季风和西风相互作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影响等地球系统科学前沿方向产出引领国际的突破成果,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科技支撑。值得一提的是,中科院加德满都科教中心建设以来,为第三极周边国家培养了一批本土高水平科技人才。

  青藏高原所服务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认可《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报告,高度重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提出了具体要求。遵照这一指示,在过去工作基础上开展了区域环境灾害风险评价工作,特别是针对2016年阿里阿汝冰崩开展科学考察,加强气候变化对区域灾害风险的评估研究,得到了西藏党政主要领导的高度认可。

  青藏高原所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的挂靠单位之一。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Copyright © 2003-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3号楼 邮政编码:100101
京ICP备05002818-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