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 科研进展
Clim Dyn: 近期藏东南海洋性冰川显著亏损与大气环流变化的关系
2015-11-23      

  冰川物质平衡是冰川作用区能量-物质-水分交换的纽带,是引起冰川规模和径流变化的物质基础,正确认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冰川物质平衡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机制对研究区域气候变化、冰川水资源利用、冰川灾害预测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青藏高原研究所杨威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以藏东南帕隆藏布源头然乌湖地区冰川气象、冰面测杆及雪坑观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冰川能量-物质平衡模型及阳坤研究员课题组发展的中国区域地面气象驱动数据(ITPCAS),重建了本区帕隆94号冰川1980-2010年的冰川物质平衡序列并探讨了近期海洋性冰川显著亏损与大气环流变化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以帕隆94号冰川为代表的藏东南海洋性冰川近30年来呈现明显的冰量波动变化,上世纪80年代以物质平衡偏正为主,90年代初出现明显的负平衡特征, 后期有微弱正平衡的趋势, 2003年后本区冰川物质平衡发生突变,呈现显著的冰量损失(图1)。通过分析500 hPa位势高度与风场发现:由于青藏高原南北部受不同的反气旋和气旋环流控制,近期印度季风影响下的藏东南地区气候为暖干组合,而高原中北部为相对暖湿的气候组合(图2)。因此相比高原中北部及天山地区冰川(图3),印度季风影响下的藏东南海洋性冰川近期正经历更为显著的冰量亏损。

  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Climate Dynamics (Yang W, Guo XF; Yao TD, Zhu ML, Wang YJ. Recent accelerating mass loss of southeast Tibetan glaciers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changes in macroscal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s. Climate Dynamics. 2015, DOI :10.1007/s00382-015-2872-y)

  文章链接 

图1利用能量物质平衡模型模拟的藏东南帕隆94号冰川1980-2010年物质平衡序列及其与海螺沟冰川物水文方法重建序列的对比 

 

图2 青藏高原气象台站记录的2003-2010与1996-2002季风期气温和降水的相对变化  

图3 青藏高原及周边五条代表性冰川2003-2010与1996-2002物质平衡均值(a)及其差异(b)。 PL:藏东南帕隆94号冰川;XD:高原中部唐古拉山小冬克玛底冰川;UQ:天山东段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 TT:天山西段Ts.Tuyuksuyskiy 冰川; MA:阿尔泰山Maliy Aktru冰川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Copyright © 2003-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3号楼 邮政编码:100101
京ICP备05002818-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