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7日-8月5日,在973项目以及其他相关课题的支持下,“青藏高原过去环境变化的时空特征”课题组对然乌湖进行了为期近20天的综合科学考察。这是继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对然乌湖进行调查后,再一次对该湖的综合科学考察。参加此次考察的有课题组负责人朱立平研究员及冯金良副研究员,博士后王君波,博士生甄晓林、汪勇,硕士生胡兆国以及后勤人员等。
然乌湖美丽的自然风景和对岸居民传统的交通方式
然乌湖位于西藏自治区八宿县雅鲁藏布江左岸支流帕隆藏布江的上游,据《西藏河流与湖泊》,该湖湖水面积约22平方千米,流域面积1798平方千米。本次考察湖面海拔实测为3880米。然乌湖是一个约200年前由于现今出口处右岸发生山体崩塌,沉积物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湖泊主要由冰川融水和降水补给。然乌湖是印度洋暖湿气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乌湖——雪山、森林、草场、农田、湖泊
(1)湖泊测深:利用回声测深仪进行了湖泊水下地形的测量,这是湖泊考察及环境变化研究最基本的工作。测量工作共取得测线17条,基本上覆盖了整个湖面,为沉积物取样点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测深初步结果显示,然乌湖最深处位于上湖区,中间位置深度约为28m,但深水区面积较小;中湖区深水区面积较大,最深处约达到20m左右;下湖区深度较小,最深处只有16m左右。目前所有测深数据正在进一步处理之中。
(2)沉积物采集:为了揭示现代沉积过程以及过去环境变化历史,利用重力取样器总共采集分布于不同湖区的短湖芯12根;并在上、中、下三个湖区利用活塞取样器采集长湖芯5根,长湖芯长度分别为135cm,210cm,270cm,360cm,370cm。
利用重力取样器采集短岩芯
(3)水质测量及采取水样:为了解湖泊内部不同位置处水质差异及入湖河流对湖泊沉积过程的影响,在然乌湖内部不同位置及流域主要河流进行了水质参数的测量与水样的采集。共测得包括水温、pH值、电导率、溶解氧、环境光(光合有效辐射)等参数在内的水质样点29个,获得了丰富的湖泊水体的水质参数,并在相应位置按照垂直剖面采取水样。
(4)采集土壤样品:在入湖河流附近山体以及农田内采集了大量的土壤样品,通过其后的实验室分析有助于认识湖泊周边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为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帐篷讨论、交流及制定第二天的工作计划
(5)水位变化监测:雨季然乌湖水位变化频繁且幅度较大,据估计在考察期间湖水位升降变化幅度达到了30cm之多,为了解然乌湖长期水位变化情况,在中、下湖区交界处放置了水位计,将获取该湖在非结冰期的长期水位变化数据。
现场进行湖泊多参数水质测量
然乌湖虽然是一个很小的湖,但受上游冰川影响强烈,天气变化多端,时常下雨,湖水温度很低,给野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由于处于雨季,湖水十分混浊,也为课题组的吃水问题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是课题组成员不畏艰苦,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按时按质的完成了野外任务。
此次野外考察工作不仅采集了大量数据及样品,而且还学习了有关野外合作与解决问题的经验,使每成员感到无比欣慰!中国科学院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为课题组野外工作提供了方便,在此表示感谢。
采集湖岸土壤样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