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和教育厅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科普教育基地承办、林芝市科协和林芝市教育局协办的“同心结——西藏边疆青少年科学实践营”近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西藏林芝市边境地区的70名学生和7名教师参加了为期9天的研学活动。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整个行程包括自然科学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化教育等三大主题。研学期间,主办方先后组织全体师生赴多个科普历史文化教育基地进行实地参观、体验和实践。 开营仪式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部举行。该所副所长安宝晟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科学实践营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有关要求,不断推进科普强边固边行动、加强边境地区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他强调,科学实践营活动充分依托北京得天独厚的科技、文化、教育资源,精心为边境地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学习了解前沿科学研究进展、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机会,不断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的同时,增进民族团结,加强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开营仪式上,营员们聆听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方小敏关于“青藏高原隆升与亚洲地理格局形成”的主题科普报告,以及该所杨威、王君波和王伟财三位研究员作的冰川、湖泊以及冰湖灾害等方面的专题科普报告,大家进一步理解了青藏高原作为我国生态高地的重要意义。 “参加本次科学营活动,让我更加明白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来自林芝市二高的普巴拉姆同学说,“在活动中,我亲身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感受到了科技力量的伟大,这也将激励我为了科技强国的目标好好学习,不断奋斗。” 来自林芝市广东实验中学的扎西多吉说:“通过参加本次活动,不仅加深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科学素养,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研学活动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更加明白了责任和使命。”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拉萨部科普工作负责人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西藏作为中国的边疆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传统文化,但也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等制约因素,开展“西藏边疆青少年科学实践营”可以为偏远的边境地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机会,填补西藏本地教育资源的空白。 据了解,“西藏边疆青少年科学实践营”已经依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科普教育基地举办两期,第一期于2023年7月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西藏山南市边境学校的共 55 名师生参加了该次活动。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科普教育基地还举办了多次“研学第三极”“青藏高原科学传播与科普研学高端论坛”“第三极科普进校园”等活动,逐步打造了“青藏高原研究科普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