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考察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学考察 > 考察日记
美丽而神秘的珠峰,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使多少人向往珠峰并献身于珠峰。
2012-09-14      

4月4日 珠峰大本营 晴 海拔5180米 今天我们开始拉练!

早饭后康老师带领我们冰川组、大气化学组和生态与环境组的8个"新子"开始爬山,进行高山适应性训练。走前康老师笑着说不要有心理负担,大家带些水就行了,可以在午饭时分回来。我们几个还是武装了一下,都准备好登山杖、巧克力这些"专业必备"0 10点20分,跟在康老师后面从大本营出发,沿绒布冰川侧陆向冰川上游方向前进。同行的还有刘景时老师和寒旱所的刘伟刚同学,他们是去考察周围地形以确定水文气象仪器安放地点。从某种意义上,今天的拉练是件很轻松的事,没有任务,没有时间限制,而且非常和蔼的康老师也没给我们高强度的要求,真有些像一个幼儿园的大阿姨带着一群小朋友在公园里闲逛。但即使是这样,我们这几个"小朋友"还是累得够呛!不停地大口喘着气,不停地驻足休息。不一会儿,刘景时老师他们就不见了踪影,只有我们几个慢慢蜗行于砾石之间。其实今天我们一直走在较平缓的冰质上,偶尔有一点小爬坡,但仅这些小爬坡就令我们气喘吁吁,看着康老师在前面轻松自如地走着,胜似闲庭信步的样子,我们只有"望影兴叹"的份了。康老师时不时停下来给我们讲一些冰川地貌知识,告诉我们他20世纪90年代到珠峰工作后所看到的冰川退缩情况,并一路鼓励着我们。2小时20分钟后,我们到达东绒布冰川沟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已能看到中绒布冰川,美丽的冰塔林在阳光下闪耀着晶莹的蓝光。康老师告诉我们今天先走到这里,明天把速度放快些,把今天走的路快些走过,以达到5400米高度。我们现在的海拔是5260米仅升高了100米。我们立刻开始做算术, 6500米减去51创米,得1340米,天啊!海拔上才1/13!行程4千米,是到6500米营地( 15千米)的1/4,而且,更重要的,后面的路将多是爬山,其体力?肖起会更大。越想越可怕了!康老师仿佛看到我们的心思,笑着说不要担心什么,调整好自己慢慢适应吧,我们可以一步步地加强训练!

坐在大石头上,看到远处的雪山和冰塔林,听着康老师的话,远远近近地想了很多,想到有多少人在他们年轻时代沿着这条路走向美丽的珠峰,矢志不渝,一直行走于冰雪研究这一充满挑战和艰苦的路上。想到这次科考前,老师们说此次科考的一个任务是培养人才,我们从出发到现在,老师们点滴之间表现出了仁厚的关爱与鼓励。今天,我们来了,明天,我们如何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如何把路走得更好?

晚饭后,国家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张江齐主任来到我们队里,他系统地给我们介绍了珠峰测高的历史和这次珠峰测高活动的背景及详细的组织情况。人类从1821年开始有十多次测量珠峰高度的活动。1975年测得珠峰基岩高度8848.13米,其中雪深0.93米。1992年国家测绘局和意大利科研人员从科研角度 出发再测高度,测得8846米,其中雪深2.51米。1997年美国《国家地盼为庆祝《国家地革卧创刊田周年,设计了一套雷达设备,计划测量珠峰高度,但当年仪器没能安装, 1999年叉上到珠峰用小型的GPS测得高度为8850米。2004年意大利人登上珠峰测高,但没有数据公布。今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向国家提议,在此30周年之际,重测珠峰高度。这次国家测绘局将采用经典大地测量学和现代大地测量学的方法来测珠峰高度。测量主题有两个:①精确地确定地球上最高点的位置。②测定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垂向偏差等,研究其地壳运动、传递基准,优化模型,探求其规律。目前进行重力测量,确定大地基准点。从4个方面进行测量:雷达、GP&明标、AWS(自动气象观测仪)。测绘局将在东、西绒布各布一个观测点计划在珠峰顶端树立气象站。在6500-部48米之间进行重力测量。此次测绘局的队伍共有48人, 4月12号建营。听完了张主任的介绍,大家又请教了许多关于珠峰测高的问题并从地质、冰雪、气象多学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又是一个丰富多彩而且收获颇丰的夜晚!

美丽而神秘的珠峰,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使多少人向往珠峰并献身于珠峰。到目前为止,已有3000多人次登上了珠峰,但也已有300多人永远留在了珠峰,人类对极限的挑战永无止境,而挑战来自多方面,我们所做的,仅是一部分,但我们仍孜孜以求。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Copyright © 2003-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3号楼 邮政编码:100101
京ICP备05002818-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