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考察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学考察 > 考察日记
我由先前的大呼小叫,到最后的无声,再后来,使倒在后面沉沉地睡了过去
2011-08-15      

3月24日 青海格尔木  晴 海拔2800米

佳境是渐入的,在青藏高原的第二天,感到的是比第一天更真切的雄伟和壮丽,像刘东生院士说的那样,我们在心底高呼"青藏高原,我们来了!" 早上起来走出宾馆时,看到阳光与飘雪下的茶卡。9点,我们又向珠峰靠近,冰雪依然覆盖着路面,走出去不远,就看到好几辆车翻在路边,司机司空见惯,灵活的转动着方向盘躲闪着冰和路上的坑,在灰蒙蒙的天空和种种险情下,一点点地向前走着,时速不到40千米。我由先前的大呼小叫,到最后的无声,再后来,使倒在后面沉沉地睡了过去。再睁开眼时,已是另一片景象,阳光明媚,晴空万里,银装素裹的雪山在阳光下闪耀。青藏高原的神奇开始凸现在眼前。

没雪的时候,青藏公路的路况非常好,平坦的公路一直伸向天际,我们几个已不再感慨了,只是默默地享受着青藏高原给我们的一切。刘强在前座不时告诉我们,海拔一直在3000米左右的高度,我们都没什么反应,只是有人说错话时,大家都笑"高原反应了"。可怕的高原反应就在我们的谈笑之间被一点点冲淡。

中午在都兰的香日德镇吃拌面,都兰在蒙古语中是"温暖"的意思,正午高原的阳光照耀着我们真真切切的"温暖"。大家很快地吃完就又向珠峰进发。

出了香日德便远远看到昆仑山了,翻过土脱山后,我们伴着巍峨的昆仑山,穿行于辽阔的柴达木盆地。蓝天,白云,雪山,戈壁,和着"青藏高原"暗亮高亢的歌声,驰骋在雄伟的青藏高原上。司机们和我们时不时聊上几句。他们说,我们今天的路算是好的,有一年他们去普若岗日时由于是雨季,路非常不好走,一天才走8千米。是呀,青藏高原不仅有我们所看到的美好的一面,更有险恶的环境,尤其对我们从事青藏高原研究的,初土高原,看到的是美丽,更要想到今后面临的种种困难。爱上青藏高原也许很容易,但把这份爱持久也许是很难的,尤其在种种困境面前,老师们都说过,做青藏高原研究是需要付出毅力的。

走过几百千米的沙漠戈壁,下午4点30分我们到达格尔木人住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冰冻围观测实验站,又回到"家"了!今天行程478千米。

3月25日 青海格尔木 晴 海拔2800米

今天按计划在格尔木休整补充一些物资,格尔木是青海的第二大城市,蒙古语的意思是"河流流过的地方"。可我们找了半天也没看到河。井哲帆老师说在出格尔木向拉萨方向走时有条河,发电供给格尔木。

早饭后,井老师开始布置一天的工作,井老师真不愧是野外经验丰富的科学家,做什么都井井有条,想得非常用到和细致。在兰州所做的整个后勤就不说了,在黑马河受阻时,我们下车东张西望去了,回到车上就看到一袋饼干,说不知什么时候能吃晚饭,怕我们饿着了。这次20多人的队伍分别坐汽车和火车到格尔木, 3部越野车不同的师傅不同的脾气,但井老师话也不多,不知不觉中就都把事情安排好了,一副举重若轻的样子。布置完工作,井老师又到市里去买防晒霜,因为兰州市面上的防晒霜的防晒倍数不够,就安排在格尔木买了,在买东西的过程中,井老师也在不停地接电话,兰州还有部分科考仪器,仍需他协调。

在忙前忙后之余,井老师吩咐我们几个科考队员好好休息,明天将是充满考验的一天,将要翻唐古拉山口,海拔也将从2800米上升到5000多米。

3月26日 西藏安多 晴 海拔4600米

虽然我们做了足够多的思想准备,但今天仍是我们从出发到现在最艰难的一天,我们甚至已将其定义为有生以来最痛苦的一天。

早晨,我们从格尔木出发,翻过昆仑山,穿过可可西里,再翻过唐古拉山口,最后到达安多,全天行程680千米,最高海拔5231米。

初土高原仿佛是初恋,兴奋之余有些痛苦。前几天,青藏高原的壮美雄浑使我们兴奋不已,那今天就是痛了,前几天轻视的出发前担心的高原反应,今天终于来了,让我们尝到了青藏高原的厉害。

早上我们分两队从格尔木出发,大气物理组要到五道梁和沱沱河进行观测。他们先行一步。我们大气化学组和冰川组一起从格尔木向安多前进。从格尔木到昆仑山口,我们都还在欣赏巍峨的昆仑山。到昆仑山口时我们都兴奋地要下车,刘强告诉我们"慢些,已经是4700米了。"这才知道我们又创造了自己人生新的海拔高度,拍完照片后就又向前走,进入可可西里后,大家都有些焉了,也不说话,我开始头痛,王小萍也开始不舒服。13点m到达五道梁,我们下车时,腿都是软的,头痛,睁不开眼,透不过气来,感觉有谁在卡着我们的脖子。我和王小萍拉着手慢慢走向厕所时,真有种相依为命的感觉。刘强和丛志远两位男同胞感觉还行,只是刘强有些头痛,但中午的食欲还好。吃了碗面又出发,回到车上,头越来越痛。我们在车上的每一个动作都伴着大口的喘气。到北麓河冻土观测站时,心跳不已。观测站的两位师傅热情地给我们倒上水,却一口也不想喝,看到他们在宿舍种的扶桑花都已打朵了,还有两盆绿绿的植物,心中油然生出对这些青藏人的敬意。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他们所承受的身体和精神的痛苦是我们所不能想像的,但他们仍在这里,活出一片天地,没有他们的观测,不可能得到修建青藏铁路的基础冻土数据。

再出发时,丛志远也有些难受,我更是头痛欲裂,刘强也是。车内一片沉寂。这时对讲机里传来井老师的声音,邀请我们唱歌。他大概是看出我们的不舒服了,为了引导我们渡过难关,他努力地想让我们舒服些。刚开始真不想动,但试着唱了,没想到音乐使我们感觉舒服多了,我们一首首唱着我们能记得的歌,从小学时代唱到大学时代……一直到唐古拉山口, 5231米的海拔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下去拍照回来后几乎不能自己。大家都说,原来在所里听别人说5000米、6000米只是一个数字,今天才真正认识到这些数字的真正内涵。

在路上,我们已不再为雪山所感动,更盼望着看见房屋、城镇和人群,但一路上,只有几个小镇:纳赤台、五道梁和沱沱河,其余的就是无穷无尽的山和路。青藏线作为人藏物资的惟一运输线,路上的大车非常多,我们的车行在大卡车的中间,等车、超车、急转弯我们从心底盼望快到目的地一一安多。

从唐古拉往后的路一直昏昏地睡着,醒来后头痛好一些了,昕师傅说前面的灯光处就是安多,感觉那些灯光是那么的温暖和可爱。

9点43分到达安多。在这里的反应好像更厉害一些姚老师发短信让我们做到 ‘三少"少吃饭,少运动,少说话。我们几乎都吃不下去饭,只是逼着自己吃些东西。吃完饭已是晚上11点多,反应仍在继续,大家默默地拿着行李上到二楼,大口地喘着粗气,以最快的速度躺下了。

写这些东西都是大口吐着气在写,满脑子只有两个字"痛苦"。但今晚也是最难过的,熬过今晚就是胜利!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Copyright © 2003-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3号楼 邮政编码:100101
京ICP备05002818-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