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 北京 晴
行前的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时间在准备工作中飞逝。3月19日,是我们赴珠峰科考的出发日。
这次中国科学院珠峰地区科学考察队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寒区与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等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组成。兰州的寒区与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是这次我们科考活动的后勤基地,由于科研内容的不同,这次科考活动由5个组组成,分别是大气物理组、大气化学组、冰川组、生态组、地质组,大气物理组、大气化学组和冰川组从兰州出发。
今天,我们青藏高原研究所第一批赴珠峰科考人员从北京出发到兰州集合。
在兰州火车站,看到由冲锋衣、登山包全幅武装的队友们,大家相视而笑。
这一次,我们有4个人是第一次去青藏高原虽然在所里老青藏们给了我们无数的教诲,但我们未曾去过的4个人,对神秘的雪域女神仍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理。
一路上交流着各自要做的野外工作,时时夹杂着对高原反应的猜测,并相互鼓励着。
3月20日 兰州 晴
15: 30到达兰州。按计划到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集结。 我们将在这里与大部队会合,并从这里出发进藏。
一走进寒旱所就看到冰芯实验室楼前正在搭着大大的帐篷,珠峰科考队队长助理井哲帆老师从帐篷边迎了过来,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们在大本营的帐篷,刚从北京运来。
我们放下行李后,上到冰芯实验楼,两手黑漆漆的珠峰科考队长康世昌研究员站在一堆物资里笑着说"子太脏了,不握手欢迎了。"说完接着向我们这些冰川队伍新兵介绍"专业武器""这是雪斗,把科考用的仪器和采集的样品放在上面,在冰面上拖着走会很省力;这是蓝冰,是运送样品过程中保证冰雪不化的
利器;这是采雪样专用的小铲;这是叫lirl- pak的采样袋……"听着康老师如数家珍的介绍,刚下火车的我们感到珠峰科考真真切切地来到了我们面前。
井哲帆老师的办公室已成为珠峰科考的后勤基地了快堆到屋顶的各种野外装备和物资、进进出出忙碌的人群无不显示出珠峰科考出发在即在这里我们才真切地感到这次科考背后的巨大的支撑体系。
17: 00,我们部分科研人员和科考辅助人员在6楼召开了行前会议。会议由队长康世昌 主持,他向大家介绍了这次科考的概况,再三强调科考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安全,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科考任务。队长助理井哲帆老师介绍了行程的相关问题。
3月21日 兰州 晴
今天对后勤组的老师们来说是最为紧张的一天从上午开始一方面从北京陆续来了很多仪器和物资;另一方面,随着出发日程的临近,更多的物资在采购之中,康队长和井助理两人有条不紊地紧张忙碌着。但对我们科考队员而言今天是相对轻松的一天。我们几个分别补足自己装备中的不足,并把自己的考察用品装在预先订做的铁箱子里,原来从北京运来的纸箱是绝对经不住长途跋涉和几次搬卸的,考察筹备组早早在兰州订做好了专用的铁箱以确保考察仪器的安全。
下午青藏所第二批科考人员也抵达兰州,大家一起穿上了冲锋衣,出发在即的感觉更浓了。
计划明天装车,后天就出发。
3月22日 兰州 阴转睛
早上起来地上湿湿的,昨夜春雨,开始有些担心今天要是下雨,装车会麻烦些,但上午太阳就露出了笑脸。
14: 00,准备装车,物资从井老师办吃}室搬了出来,一时楼道里和门厅里被 堆得满满的,大到贵重的科研设备,小到土豆、胡萝卡。这是我们40多人的科考大家庭在以后3个月的科考仪器、生活物资啊!垒在院中比珠峰低不了多少。装车前,康老师抓紧时间教我们用"测氧仪"一一一个很小巧的医学仪器,让王小萍老师在以后每天早饭时给大家测血液含氧量和心率,并要记录,时刻关注每一个队员的身体。
这次科考,老队员对我们这些新队员的安全和身体的关心,尤其令我们感动,都想要好好锤炼,尽快适应高原环境,尽快成为青藏高原上的雄鹰,少让前辈们操心,多做些科研工作。
14 : 30前后,一辆10吨的大卡车开到门口,康队长和井助理跳上卡车开始指挥装车。
"中国科学院珠峰地区科学考察队"的队旗也树了起来。看着风中飘扬的旗帜,看着热火朝天的装车景象,我们都有些激动。
明天就要出发了,作为科考队的一员,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虽知前有困难重重,但有眼前团结的大家庭,更有背后来自所里和各个方面的支持和鼓励,我想我们会战胜的! (作者:刘勇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