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一直都是西藏绝美的风景,同时,也是科学家探索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带队的中国、美国、俄罗斯、意大利、秘鲁五国联合组成的科考队正在西藏与新疆交界处的古里雅冰川进行冰川科考活动,此次联合科考活动有望在下月中下旬结束,其中最重要的钻取冰芯内容将在23日进行。
目标 钻取两根透底冰芯
记者9月21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办公室了解到,由我国著名冰川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带队的五国联合组成的科考队日前已经来到了古里雅冰川进行联合科考活动。目前科考设备已经运抵到位,钻取冰芯工作计划在23日进行。
据了解,此次钻取的为两根透底冰芯,钻取位置分别位于海拔6200米和6700米的地方,科考队通过分析冰芯的成分变化,可以恢复与重建过去的气温、降水、大气环境及人类活动信息。
9月13日,在西藏阿里无人区,经过科考队员们好几天的努力,绝大部分钻取冰芯用的物资已经运上了位于冰面下方的中转站,尤其是两辆雪地摩托的成功运抵,让联合科考队指挥部有理由相信,他们完全可以加快在冰面上的作业进度,在三到五天之内攻上冰帽,完成开钻前的所有准备工作。
9月13日下午,天气晴朗,微风、少云,这对于登山来讲是个难得的好天气,秘鲁登山向导乔斯和意大利科考队员朱里安诺决定前往大本营正上方的古里雅冰帽。
记者了解到,目前位于冰川下面的冰碛湖已经看不见了,说明冰川正在呈前进的趋势,此次科考活动也将揭开古里雅是否呈现了整体前进的趋势。
古里雅冰川因冰芯记录的采集而知名,同时也是全球除了南北极之外最稳定的冰川之一。中国科学家曾在该冰川上钻取了长达308米透底冰芯,通过对该冰芯研究详细恢复了自末次间冰期以来各种时间尺度上的气候环境变化记录,使冰期、间冰期的定年和气候环境变化大大精确化。较详细讨论了早更新世希夏邦马冰期以来历次冰期、间冰期与环境变化,提出青藏高原最大冰期出现于600~800ka(ka,时间单位,千年,即1000年)前的中更新世初(称聂拉木冰期或昆仑冰期) ,当时高原冰川面积超过50×104km2,为现代冰川面积的214倍(西部)至18倍(中东部) ,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冰盖,有力否定了德国学者穆勒认为存在有统一大冰盖的假说,是中国冰川理论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和创新。
目标 推算青藏高原环境变化
对于冰芯,可能很多人都是陌生的。冰芯,是冰川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北极和南极钻取的冰芯,找到了揭开全球变化之谜的“新钥匙”,使冰川研究在当代科学中振作了生命。
在冰川研究领域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叫冰芯研究。长期以来,冰川学家们一直用冰川物质平衡、冰川雪线和冰川末端变化等数据来揭示全球气候环境的演化。随着冰芯研究的发展,科学家们可以走向更广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穿越数十万年时光的环境变化实证研究。
冰芯,顾名思义,就是取自冰川内部的芯。所有在大气中循环的物质都会随大气环流而抵达冰川上空,并沉降在冰雪表面,最终形成冰芯记录。冰芯分析的每一个参数都至少载有一个地球系统变化过程的信息。
与历史记录、树木年轮、湖泊沉积、珊瑚沉积、黄土、深海岩芯、孢粉、古土壤和沉积岩等可提取过去气候环境变化信息的介质相比,冰芯不仅保真性强(低温环境)、包含的信息量大,而且分辨率高、时间尺度长,堪称“无字的环境密码档案库”。冰芯研究通过从冰川(包括冰盖和冰帽及其他类型的冰川)中钻取冰样,破解冰芯环境密码,检测过去气候与环境变化、监测现代气候与环境变化、预测未来气候与环境变化。
不仅如此,通过冰芯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对不同时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火山活动、宇宙事件、超新星爆炸、生物活动与植被演化等展开更为精确具体的研究。这些重大成果不但极大地丰富了气候与环境变化的研究内容,更革新了人类关于地球系统演化及其重要机制的一些观点。
■相关新闻
中国第一根冰芯 诞生于乌鲁木齐
中国对青藏高原冰芯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4年,中国科学家和美国科学家合作,于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上钻出了中国第一根冰芯,但强烈的冰川融化破坏了冰芯中的环境信息。科学家们不得不转向敦德冰帽,钻取并研究了敦德冰芯。1992年,在西昆仑山钻取了309米长的古里雅冰芯。时至今日,古里雅冰芯依然是世界冰芯研究界钻取的中低纬度上最深的、时间尺度最长的山地冰芯。
1997年,科学家们又在希夏邦马峰钻取了达索普冰芯,创造了世界冰芯研究界采样点海拔最高(7200米)的世界纪录。可以说,通过几次冰芯钻取及其研究,使中国青藏高原冰芯研究在国际冰芯研究领域成功地树立起了第三极。
目前冰芯长度最长的是南极vostok冰芯,长3623米,时间可回推至42万年前;时间尺度最长的是Dome C冰芯,长3190米,时间可回推至80万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