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下午,应所长姚檀栋院士邀请,普林斯顿大学地球科学教授Michael L. Bender来到青藏高原所举办的“青藏高原大讲堂”,并作题为“The history of the Greenland Ice Sheet during the last interglacial and during the last million years“的学术报告。这是该讲堂的第21期学术报告会,会议由青藏高原所所长姚檀栋院士主持。 学术报告开始前,姚檀栋院士向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了Michael L. Bender教授的学术经历和主要的学术成就,并向Michael L. Bender教授颁发了青藏高原所客座教授的荣誉聘书。 颁发荣誉聘书 Michael L. Bender教授的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在末次间冰期(迄今~ 125 ka),由于格陵兰冰盖或西南极冰盖的大量消融造成海平面比现在高大约8米。而格陵兰冰芯中部的气候记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末次间冰期格陵兰冰盖消融了多少,但是冰芯记录中该时段的信息是被扰乱的,而使用冰芯记录中扰乱层位中包含的气体进行定年,并利用模型可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此外,使用氩同位素进行格陵兰中部冰芯定年,结果表明格陵兰冰盖的大小在不同间冰期有所变化。但是,在过去的八十万年气候旋回中,它从来没有完全消失过。 作学术报告 Michael L. Bender教授的精彩报告引起与参会师生的极大兴趣,大家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会后,Michael L. Bender教授还在相关实验室主任陪同下,参观了青藏高原所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院重点实验室。本期大讲堂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所、青藏卓越中心联合主办。 报告现场 个人简介:Michael L. Bender,普林斯顿大学地球科学教授,在海洋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970年,他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博士学位,师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Wallace S. Broecker教授。1982年至1997年,他在罗德岛大学任海洋学教授,之后任普林斯顿大学地球科学教授至今。他于1998年获得地球化学学会帕特森奖章(Patterson Medal of the Geochemical Society),2008年获得AGU罗杰雷维尔奖章(Roger Revelle Medal),1995年当选AGU会士(Fellow of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1998年当选欧洲地球化学协会会士(Fellow of the Geochemical Society 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Geochemistry),2001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Member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Michael L. Bender最被认可的主要贡献是冰芯包裹气体中氧同位素研究。他首次于1985年发表了关于包裹气体氧同位素比率的原创性成果,随后这一成果应用到了粒雪包裹气体、大气和海洋氧同位素及O2/N2研究领域。他的突出成就包括:首次利用18O/16O比率建立了可靠且通用的冰芯时间序列间和冰芯与沉积记录间的时间序列对比方法,并于近期拓展到了O2/N2比率应用;利用同位素比率和太阳辐射相关性对冰芯定年;发展了粒雪中包裹气体同位素分馏理论;利用氧同位素变化重建冰期-间冰期生物圈生产力变化;利用氧同位素比率研究海洋生物生产力。自1979至今,他曾担任十多项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项目的科学顾问;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包括多篇Science和Nature论文;发表了著名的Paleoclimate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