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交流 > 学术交流
中美纳木那尼联合冰芯钻取工作圆满结束
2006-11-08      

由姚檀栋带领的中国科学家与Lonnie Thompson带领的美国科学家,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工作,成功地在纳木那尼冰川6100海拔高度处钻取了深度分别为113.65137.77158.04三支透底冰芯及一根浅冰芯,圆满完成了纳木那尼冰芯钻取任务。该冰川冰芯钻取的成功,为研究喜马拉雅山西部地区气候环境变化,尤其是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信息提供了保证。

纳木那尼峰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的最西段,我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其最高峰海拔76942004年,中美联合冰川考察队对纳木那尼冰川进行了初步考察并一致认为该冰川是理想的冰芯钻取点。围绕着纳木那尼主峰共有20多条冰川发育。中美科研人员在一条规模最大、表面最平缓的冰川上选取了打钻点。

 

纳木那尼冰川冰芯钻取营地

野外考察队于2006910进住到纳木那尼地区并在4800的河谷地带建立了大本营。从大本营到上面的冰川末端营地,首先要沿着一个大坡爬到海拔5800的高山上,然后再沿着一个十分陡峭的斜坡下到冰川末端的河谷中。为了让牦牛也可以下到河谷中,首批到达的队员花了两天时间,硬是在下行陡坡上开出了一条蜿蜒的小路。923,在5600的冰川末端山谷中建立了2号营地。中美考察队员努力工作7天,把重达数吨的打钻需要的设备、燃料、高山生活用品、食品全部人工背上了6100的冰川面上,并在6100的冰面上建立起了打钻营地。

931日开始,姚檀栋研究员与美方工作人员一道,顺利开始了纳木那尼冰芯的钻取工作。102第一根冰芯打透。接着,队员把打钻地点移动了100,开始钻取第二根冰芯,到106第二根冰芯到底。打钻点移动了400外开始钻取第三根冰芯。开始大家都估计在108可以打到底,所以108许多队员在冰川上等着,一旦到底就马上撤下冰川营地,但一直到晚上钻到120都没有到底。109估计可以肯定到底了,下面营地的人全部上来了,等到了晚上6点钟,天气开始变冷,仍没有打到底。第三根冰芯在1010终于见底,这是最深的一根冰芯,深度达158。大家都异常激动。

 

对冰芯进行现场描述

晚秋的纳木那尼冰面上气候变化多端,冰面上时常狂风大作。打钻的帐篷,甚至打钻的钻杆也被大风吹倒了,一顶小帐篷也被吹得无踪无影。

 

背冰芯下山

把钻取的420多米,4吨多重的冰芯运到冰川末端营地是一项最艰苦的工作。住在冰川末端营地的中方工作人员共15人全部出动,每天上冰川一次,每人背3支冰芯,每天要走6-8个小时。在由乱石堆里走路要特别小心,背着重重的冰芯很容易失去平衡而摔倒,也容易把脚扭伤。在大雪天里,石头上根本不能走,队员们就小心翼翼地走在光滑的冰川面上。最担心是不是伤到自己,而是担心自己摔倒后摔碎了冰芯。经过连续10天的艰苦工作,所有冰芯安全运到了冰川末端营地,并由牦牛运到了大本营的冷冻车上。

 

整箱的冰芯被牦牛驮到下面的营地

1022冷冻车离开大本营,连续两天两夜把所有冰芯运到了拉萨。标志着纳木那尼冰芯钻取野外工作的圆满完成。1026全部野外工作人员从纳木那尼冰川返回拉萨。

共有8位美方队员,24位中方队员参加了纳木那尼冰川冰芯钻取工作,期间动用了4辆越野车、2辆大卡车与1辆冷冻车,前后历时两个多月。野外队员齐心协力,无畏艰苦,克服种种困难,最后圆满地完成了纳木那尼的冰芯钻取工作。该野外工作的完成,标志着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对策》中纳木那尼冰芯记录研究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下一阶段工作重心将转入实验室内研究工作。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Copyright © 2003-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3号楼 邮政编码:100101
京ICP备05002818-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