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提高中国青年科学家的英语听说能力,加强与世界科研群体的交流,青藏所的姚檀栋院士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杰出教授Lonnie Thompson院士共同推动了中美空中课堂教学的开通。通过本所配备的网上视频会议设备,Thompson教授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古气候研究’课程在青藏所位于北京的会议室同步向中国学生播出,鼓励中国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共有22名中国学生参与了整个课程的教学,课程既有以R.S. Bradley编撰的《古气候研究》为基础的古气候学教授,还有一些精彩的邀请报告。其中,俄亥俄州立大学传媒学院的副院长Earle Holland教授向同学们讲述了与媒体交流科学思想的原则,伯德极地中心访问学者Paolo Gabrielli博士向同学们介绍了欧洲EPICA的极地研究情况,这开拓了中国学生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视野,也有助于他们今后参与科学普及的工作。
按照课程的要求,中美学生在最后几堂课分别聆听了双方关于距今5200年前气候突变的理解;这个研究课题曾在英国发现频道做过专门报道,Thompson教授也希望通过报告的方式,从全球的视角认识这个问题。在听过了美国学生对于5200年前南北美洲、南非和东南亚气候变化的理解后,中国学生通过不同气候替代指标阐述了他们对中国5200年前气候状况的理解。谢曼萍和彭萍同学通过文献阅读,并结合自己课题组目前对青藏高原湖泊纪录的认识,向两边的同学介绍了湖泊沉积恢复的青藏高原地区5200年前的古气候。 张强弓同学组织研究冰芯相关课题的学生介绍了冰芯纪录显示的5200年前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状况。张悦和杨晓新同学深入挖掘中国丰富的考古资料,结合相关科学研究,主要向大家阐释了中国东部在5200年的文化演题以及可能的气候因素。中国学生的报告不但得到了双方教授的赞许和鼓励,也激起了双方学生对古气候研究的共同探讨。
这种空中课堂的教授形式有利于中国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还向中国学生介绍了一个更广阔的科学思想交流平台,为学生们今后更好的参与国际科研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双方学生和教授都对课堂的形式表示赞同,并希望以后能更多地开展类似的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