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9-25日,第三届中德青藏高原学术研讨会在德国Kloster Ettal召开,共有来自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的中方代表27人,德国研究联合会(DFG)、森肯堡自然历史博物馆、图宾根大学、耶拿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哥廷根大学、波兹坦大学、威格纳极地海洋研究所、布伦瑞克大学、马尔堡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布莱梅大学、德国马科斯-普朗克学会(MPG)的德国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单位的德方代表35人参加此次会议。这次学术研讨会目的是在前两次workshop的基础上,总结2005年中德项目合作成果,完成2006及2007工作计划,增加新的合作项目,并酝酿更长期(10年)中德合作计划。在中德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此次学术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会议概况
参加此次会议的中方代表团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组织,由姚檀栋所长、刘小汉副所长带队,方小敏、朱立平、马耀明、康世昌、丁林、刘静、易朝路、田立德、李世杰、王丽丽、刘健全、金会军等20余位中科院科研人员参加。作为中国科学院院部的代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固体地球科学处周少平处长参加了此次会议。德国接待中国代表团的有: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FG)副主席F. Steglich、德意志研究联合会项目主管Soeren Duerr、森肯贝格研究所和自然博物馆馆长Mosbrugger Volker,耶拿大学地理系主任Roland Mäusbacher等。
访问的主要日程是:
四月二十一日,举行研讨会开幕式,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FG)副主席F. Steglich致欢迎词,他回顾了中国科学院与DFG自2002年路甬祥院长访德开始的共建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历程,对中国科学院和DFG对青藏高原研究所的项目资助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希望中德青藏高原研究能进一步的深入进行,以期取得更大成绩。随后Mosbrugger教授介绍了2005年中德联合项目的执行概况,对2005年的中德联合青藏高原考察的成果进行了总结。作为中方代表,青藏高原研究所刘小汉副所长回顾了2004、2005年前两届中德workshop的召开情况,总结了中方科学家在院方向性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对此次中德联合青藏高原研究的投入,重点介绍了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拉萨部、纳木错站、珠穆朗玛站、林芝-鲁朗站最新的建设和装备情况。在开幕式后,研讨会由多个学术报告和分组讨论组成,2005年是中德联合项目进行具体实施的第一年,各项目的科研人员分别汇报了各自的2005年野外工作情况和实验室数据分析情况,并介绍各组的2006工作计划。
四月二十二日,会议安排一天的野外考察活动,与会者登上德国最高峰Zugspitze峰(海拔2962m),沿途参观了阿尔卑斯山的地层、冰雪及滑坡情况。
四月二十三日,上午各组继续汇报2005工作情况,下午分组讨论2006工作任务和野外工作安排。晚上,德方举行宴会招待中国代表团。
四月二十四日,姚檀栋所长作“全球气候变化及青藏高原冰川退缩情况”的学术报告,青藏所康世昌、田立德研究员也分别作学术报告。随后进行了大会集中讨论及会议合影。会议集中讨论了各组下步野外工作的分工协调,大型国际合作计划的具体研究内容,以及第四届中德青藏高原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时间和地点。在会议闭幕式上中国科学院资环局周少平处长感谢DFG对此次中德workshop的大力支持,高度评价了中德青藏高原合作研究的顺利进行及取得的可喜成果,并表示中国科学院将继续支出中德青藏高原合作研究,预祝双方科学家的默契合作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四月二十五日,中方代表团经慕尼黑乘飞机回国。
二、主要成果
这次出访取得了圆满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加强了青藏高原中德合作项目的交流
从四月二十日至四月二十四日,中德双方科研人员以合作项目为依托共作了20余个学术报告,报告主题为2005年中德合作项目的执行情况总结及2006年工作计划。特别是参与人数最多的第五课题,各专题负责人以纳木错湖芯、水质、晚第四纪地貌、介行虫、古花粉等相关研究来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特征的报告赢得了大家广泛的认同。中方的相关负责人也在大会上介绍了本课题的工作进展和实验数据分析情况。
除各课题的工作交流外,中德科研人员还就当前国际青藏高原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了学术交流,促进了中德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研究领域的相互了解,为进一步合作寻找新的生长点。
2. 共同完成下步工作计划制定
在三天的分组讨论中,各课题组按照项目的总体计划和2005年工作实施情况,分别制定了2006及2007年的工作计划,包括今年和明年的青藏高原野外考察、实验室样品分析、成果产出等多方面内容。通过讨论,各课题组的中德双方负责人现都已基本细化了随后的工作任务和时间表。
3. 确定新的合作项目
根据双方的合作进展,德方科学家拟向德国研究联合会(DFG)提出申请,在已批准的一揽子合作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青藏高原气候模拟(climate modeling)及其与环境变化关系的新课题。经双方协商定,将于2006年5月23日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再次召开对此的专题会议,德方和青藏所的相关科研人员将进一步细化该项目的申请和实施细节。
4. 酝酿大型长期的国际青藏高原研究计划
随着中德青藏高原合作研究的顺利开展,中德双方都认为现有的合作课题已基本涉及了目前国际青藏高原研究的主要领域,现在双方已经有能力设计一个大型、较长期(10年)的国际合作计划,由双方的主管单位(如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FG、德国马普MPG、中科院CAS)立项,并向基金委NSFC和国家科技部MOST提出申请,通过政府渠道批准该大型国际合作计划。在会议的后半段中,中德双方重点完善了向DFG提交的大型青藏高原研究计划的以下5个主要研究领域中的重点研究内容:
1. Tibetan Plateau Formation
2. Tibetan Plateau Late Quaternary to recent environment changes
3. Tibetan Plateau Biosphere
4. Tibetan Plateau Atmosphere
5. Tibetan Plateau Cryosphere/Hydrosphere
三、 下步工作计划
1. 提出大型国际合作计划
经过双方协商,中德德方将于2006年年底完成青藏高原研究大型国际计划,并向DFG提交,争取在2007年初在DFG立项,并接收项目申请。
2. 第二次青藏高原联合科学考察
继续已批准项目的实施,在2006年8-9月份,完成P1(Project1)、P5(Project5)的第二次中德青藏高原联合科考,完成已取样品的室内分析研究工作,并联合撰写和发表科学论文。
3. 第四届中德青藏高原学术研讨会
经双方协商,第四届中德青藏高原学术研讨会(the 4th Sion-German Tibetan Plateau Workshop)将于2007年在中国召开,召开时间为该年中德联合青藏高原考察之前,会议地点将在青藏高原所的北京部、拉萨部和昆明部之间选定,2006年9月份前最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