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党群园地 > 党委
青藏高原所举办“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报告会暨“青藏精神大家谈”系列活动之四
2018-06-29      

  作为纪念建党九十七周年主题系列活动之一,6月26日上午,青藏高原所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党支部邀请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唐领余研究员,以“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回顾”为题,讲述了一名党员科学家参加历次青藏高原考察的故事与收获。青藏高原所所长陈发虎院士来到会场,参与聆听并进行了交流,活动由支部书记邬光剑研究员主持。

陈发虎所长欢迎唐领余研究员

  唐领余曾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孢子花粉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植被调查和湖泊钻孔岩芯第四纪孢粉分析研究工作,是我国第四纪孢粉学术带头人之一。他参加过北极考察及南沙海域大型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曾六次进西藏考察;获得过美国和我国自然科学基金多次资助,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过4次国际合作。他坚持在我国西部高寒地区进行第四纪孢粉研究40多年,获得中国植物学会从事植物学工作50年荣誉的表彰。作为骨干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较早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本次报告以回顾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为主题,重点回顾了1965年以来六次参加青藏高原科考以及一次北极科考的经历,其中包括1965-1967年青藏公路沿线冻土及第四纪地质考察(昆仑山垭口-不冻泉-楚玛尔河-风火山-沱沱河),这是在青藏高原开展的首次第四纪孢粉研究;在1975年大规模的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中,首次开展了中国冰川的孢粉研究;1994-1995以及2001年开展中美合作藏东南(南亚季风史)考察,获取了多个湖泊的岩芯,通过花粉分析恢复了全新世以来百年尺度的南亚季风事件。

青藏科考回顾

  唐老师从野外考察中面临的“行路难”、“高原反应”、“取样难”以及“仪器装备简陋”等客观情况,生动地口述了当年科考的种种画面,特别是1975年青藏科考其乘坐的解放大卡车差点翻入雅鲁藏布江、1967年青藏公路沿线考察在严重高原反应的情况下仍坚持工作一个月完成采样、1975年冰川科考采集粒雪样品时涉险路过冰裂隙等,反映了老一辈科学家在极为困难的环境下坚持开展科考的坚强毅力以及大无畏的科学精神,这正如他自己写到的“发扬青藏精神,战胜艰难险阻,探索地球奥秘,永攀科学高峰”。

  唐老师始终工作在科研第一线,退休20年来仍坚持工作,并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唐老师多年来为中国第四纪孢粉研究领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目前孢粉古气候研究领域的骨干。他主编的《中国第四纪孢粉图鉴》于2016年1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四纪孢粉研究工作的集大成者,是第四纪孢粉鉴定的权威著作。唐老师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深深地鼓舞了在座的年轻一辈科研学者。

支部书记邬光剑研究员主持活动

活动现场

  “青藏精神大家谈”系列活动由环境与过程实验室党支部发起,本着“口述历史,脚踏山川,青藏精神,代代相传”的中心主旨,邀请我国青藏科考事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线科学家,以自己的科考经历为基础,和大家一起座谈“青藏精神”的历史和对未来青藏考察事业的展望。“青藏精神”是我国几代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科考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精神范式,对于推动青藏科考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青藏精神大家谈”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青年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青藏高原的科考历史,将“青藏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增进对青藏科考事业的责任感和作为一名“青藏人”的自豪感,积极投身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为我国引领青藏高原研究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Copyright © 2003-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3号楼 邮政编码:100101
京ICP备05002818-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1号